pò①<动>指物体破裂;毁坏;损坏。《琵琶行(并序)》:“银瓶乍~水浆迸。”②<动>打破;破坏;使损坏。《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釜甑,烧庐舍。”③<动>打败;攻下;攻克。《鸿门宴》:“今沛公先~秦入咸阳。”
【又】〈动〉被打败。《六国论》:“六国~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④<动>突破;破例。《少年中国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格。”⑤<形>残破;破败。《春望》:“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又】<形使动>使……残破。《屈原列传》:“亡国~家相随属。”
【又】<形使动>使……破;使……击碎。《鸿门宴》:“拔剑撞而~之。”⑥<动>破除;去掉。《教战守策》:“则固已~其奸谋而折其骄气。”⑦<动>揭穿;揭破。葛长庚《沁园春·岁去年来》:“分明说~。”⑧<动>劈开;砍破。《干将莫邪》:“即以斧~其背,得剑。”⑨<动>耗费;破费。《韩非子·显学》:“儒者~家而葬。”⑩<形>清楚;透彻。《严监生和严贡生》:“多亏令弟看的~,息将下来了。”
【破镝】发言中肯。
【破啼】停止啼哭,转悲为喜。
【破甑】比喻不值一之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à<名>和尚的衣服。和尚穿的衣服多用碎布拼纳而成,由此得名。僧衣也叫衲衣。
【又】和尚的代称或自称。戴叔伦《题横山寺》:“老~供茶碗,夕阳送客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ū①<动>疏导;疏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通。”②<动>分;分散。《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爵而贵之。”③<动>疏远。《屈原列传》:“王怒而~屈平。”
【又】〈名〉疏远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间亲,还是莫说罢。”④<形>稀疏。《与朱元思书》:“~条交映,有时见日。”⑤<形>少;稀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谈笑。”⑥<形>粗疏。《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矣。”⑦<名>粗糙的米。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粝亦足饱我饥。”⑧<动>分条陈述。《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短引。”⑨<名>给皇帝的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⑩<名>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⑾〈名〉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在此。”
【疏狂】狂放不羁的样子。
【疏俗】远方风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ēng①<名>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死。”
【辨】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