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①<动>使用;用。《周易·系辞》:“~牛乘马,引重致远。”②<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其劳。”③<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兮。”
【又】<动>穿衣服。《殽之战》:“秦伯素~效次,乡师而哭。”④<动>穿戴;穿着。《邹忌讽齐王纳谏》:“朝~衣冠,窥镜。”⑤<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剑一。”⑥<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⑧<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
【又】向……屈服《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焉。”⑨<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⑩<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何药?”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iú(1)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我国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几种。(2)比喻固执或骄傲:~气|~脾气。(3)二十八宿之一。(4)姓。
【牛蒡】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有长柄,背面有毛,花管状,淡紫色,根多肉。根和嫩叶可做蔬菜,种子和根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牛脖子】<方>牛脾气。
【牛痘】(1)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和症状与天花极相近。(2)痘②。
【牛痘苗】见〖痘苗〗。
【牛犊】小牛。也叫牛犊子。
【牛顿运动定律】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第一定律:一物体若不受外力,则它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物体甲若对物体乙施以力,则同时物体乙对甲也有反作用力,二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牛轭湖】也叫弓形湖。河道的部分曲流,因流水改道被舍弃、淤塞而成的湖泊。形状象牛轭(牛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湖北省荆江两岸多这样的湖泊。
【牛耳】见〖执牛耳〗。
【牛肺疫】牛的一种传染病,由病菌引起,症状是体温升高,咳嗽,食欲减退,严重时呼吸急迫,喉部、前胸和四肢关节发生水肿。
【牛鬼蛇神】奇形怪状的鬼神。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东西和形形色色的坏人。
【牛黄】药名,病牛的胆汁凝结成的黄色粒状物或块状物。是珍贵的中药材,有强心、解热等作用。
【牛黄清心丸】常用中医成药。有清心开窍功能,主治痰热蒙闭、神昏抽搐。
【牛黄上清丸】常用中成药。有清火解毒功能,主治口舌生疮、耳齿肿痛、风火眼赤、大便躁结等症。
【牛角尖】(~儿)比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值得研究的小问题。钻~钻牛角尖】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说钻牛角。
【牛劲】(~儿)(1)大力气:费了~。(2)牛脾气。
【牛郎星】牵牛星的通称。
【牛马】比喻为生活所迫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牛毛雨】细而密的小雨。
【牛虻】昆虫,虻的一种,身体长椭圆形,有灰、黑、黄褐等色,胸部和腹部有花纹。成虫在夏季晴朗天气最活跃,雄在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雌的吸食牛、马等家畜的血液。
【牛奶】从母牛乳腺中分泌出来的乳汁。由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灰分及维生素等组成,营养丰富。
【牛腩】<方>牛肚子上和近肋骨处的松软肌肉,也指用这种肉做成的菜肴。
【牛排】大而厚的牛肉片,多指用大而厚的牛肉片做成的菜肴。
【牛皮】(1)牛的皮(多指已经鞣制的)。(2)比喻柔韧或坚韧:~糖|~纸。(3)说大话叫吹牛皮。
【牛皮菜】<方>叶甜菜。
【牛皮癣】慢性皮肤病,症状是先出现丘疹,以后有容易脱落的薄鳞片,多生在肘部、膝部,局部发痒,不传染。
【牛皮纸】质地坚韧、拉力强的纸,黄褐色,用硫酸盐木浆制成,多用于包装。
【牛脾气】倔强执拗的脾气。
【牛气】<轻><方>形容自高自大的骄傲神气。
【牛头刨】刨床的一种,用来加工较小工件的平面,由往复运动着的刀具来切削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的作件。机床刀架部分象牛头,所以叫牛头刨。
【牛蛙】蛙的一种,身体比普通青蛙大得多,四肢特别发达。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叫的声音象牛,吃昆虫、鱼虾等。肉味鲜美,皮可以制革。
【牛瘟】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高热,眼和鼻孔流脓状分泌物,病势沉重时反刍停止,腹泻带血,口内黏膜糜烂。患牛瘟死去的牛,肠黏膜坏死,胆胀大。有的地区叫烂肠瘟、胆胀瘟。
【牛膝】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节大,叶子对生,椭圆形,穗状花序,花绿色,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有利尿和通经作用。
【牛性】牛脾气。
【牛鞅】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也叫牛鞅子。
【牛蝇】昆虫,形状象蜂,身体表面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的绒毛,口器退化。雌牛蝇在牛毛上产卵,幼虫寄生在牛体内,成熟后,从牛脊背开孔钻出,落在地上变成蛹。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éng①<动>登;升。《涉江》:“~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②<动>驾;坐;骑。《石钟山记》:“独与迈~小舟,至绝壁之下。”③<动>凭借;趁着。《过秦论》:“因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④<动>因依;接连。《论积贮疏》:“兵旱相~,天下大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⑤<动>利用。《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⑥<动>欺凌;欺压。《国语·周语》:“~人不义。”⑦<动>计量;计算。《韩非子·难一》:“为人臣者,~事有功则赏。”⑧<动>顺应;顺着。《归去来兮辞》:“聊~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⑨<动>冒着;顶着。《登泰山记》:“自京师~风雪……至于泰安。”
shèng①<量>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之势。”②<数>“四”的代称。《殽之战》:“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乘槎】1.槎:竹、木筏。指登天。苏轼《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2.比喻入朝做官。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起草鸣先路,~动要津。”
【乘桴】1.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浮于海。’”2.指避世。王维《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
【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聊~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乘间】趁空;找机会。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往者季汉分崩,九土颠覆,刘备、孙权~作祸。”
【乘龙】1.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南齐书·芮芮虏传》:“陛下承乾启之机,因~之运,计应符革祚,久已践极,荒裔倾戴,莫不引领。”2.对别人女婿的美称。《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楚国先贤传》:“孙儁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后以“乘龙”喻佳婿。杜甫《李监宅》:“门阑多喜色,女婿近~。”
【乘危】1.登高。《战国策·齐策三》:“历险~,则骐骥不如狐狸。”2.踏上危险之地,冒险。吴兢《贞观政要·论略猎》:“圣主不~,不徼幸。”
【乘隙】1.趁着空闲。2.利用机会。
【乘凶】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
【乘虚】1.凌空。《列子·周穆王》:“~下坠,触实不硋。”2.腾空飞行。范晔《后汉书·矫慎传》:“盖闻黄老之言,~入冥,藏身远遁。”3.趁人空虚无备。《后汉书·荀彧传》:“(吕)布~寇暴,震动人心。”
【乘轩】乘坐大夫的车。泛指做官。
【乘舆】1.天子、诸侯乘坐的车。《孟子·梁惠王下》:“今~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2.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3.皇帝的代称。4.马车;兵车。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而托~,坐致千里。”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ǎ①<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五岁,所当无敌。”②<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