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量词,十二个叫一打:一~铅笔|两~毛巾。[英dozen]另见dǎ。
【打把势】(1)练武术。(2)泛指手舞足蹈。‖也作打把式。
【打靶】按一定规则对设置的目标进行射击,以检验射击训练成效,提高射击技术。
【打靶场】靶场。
【打摆子】<方>患疟疾。
【打败】(1)战胜(敌人)。(2)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打败仗。
【打扮】<轻>(1)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参加国庆游园,得~得漂亮点儿|节日的天安门~得格外壮观。(2)打扮出来的样子;衣着穿戴:学生~。
【打包】(1)用纸、布、麻袋、稻草等包装物品:~机|~装箱。(2)打开包着的东西。
【打苞】小麦、高梁等谷类植物孕穗。
【打背躬】说旁白。
【打奔儿】<方>(1)说话或背诵接不下去,中途间歇。(2)走路时腿脚发软或被绊了一下,几乎跌倒。
【打蹦儿】<方>蹦;跳:听了这喜讯,他乐得直~。
【打比】(1)用一件事物来说明另一件事物;比喻:讲抽象的事情,拿具体的东西来~,就容易使人明白。(2)<方>比较:他六十多岁了,怎能跟小伙子~呢?
【打边鼓】见〖敲边鼓〗。
【打杈】把棉花、番茄等作物上没有用的枝条除去,使养分集中。
【打岔】打断别人的说话或工作:你别~,听我说下去|他在那儿做功课,你别跟他~
【打禅】佛教徒打坐。
【打颤】发抖。
【打场】麦子、高粱、豆子等农作物收割后在场上脱粒。
【打吵子】<方>吵架;吵嘴。
【打抽丰】见〖打秋风〗。
【打出手】(1)(~儿)戏曲演武打时,以一个角色为中心,互相投掷和传递武器。也说过家伙。(2)<方>指动手打架:大~。
【打春】(1)<口>立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2)旧社会湖南一带无业游民,在春节前后,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叫做打春。
【打倒】攻击使垮台;推翻:~帝国主义!
【打道】封建时代的官员出门,先使差役在前面开路,叫人回避。
【打稻机】一种筒式脱粒机。主要工作部件为一个弓齿式滚筒。稻束在旋转的滚筒上来回翻转,进行脱粒。
【打底子】(1)画底样或起草稿:画工笔画必须先学会~|这篇文章你先打个底子,咱们再商量着修改。(2)奠定基础。
【打点】<轻>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2)旧时送人钱财,请求照顾。
【打叠】收拾;安排;准备:~行李。
【打顶】见〖打尖〗2。
【打动】使人感动:这一番话~了他的心。
【打赌】拿一件事情的真相如何或能否实现赌输赢:打个赌|他明天一定会来,你要不信,咱们可以~。
【打短儿】<口>(1)做短工。(2)穿短装。
【打盹儿】<口>小睡;断续地入睡(多指坐着或靠着):饭后有半点钟休息时间,还能打个盹儿|晚上没睡好,白天老是~。
【打趸儿】<口>成批地(买)。
【打发】<轻>(1)派(出去):我已经~人去找他了。(2)使离去:他连说带哄才把孩子~走了。(3)消磨(时间、日子)。(4)安排;照料(多见于早期白话)。
【打榧子】把拇指贴紧中指面,再使劲闪开,使中指打在掌上发声。
【打嗝儿】〈口〉(1)‘呃逆’的通称。(2)‘嗳气’的通称。
【打更】旧时把一夜分做五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叫打更。
【打鼓】比喻没有把握,心神不定:心里直~。
【打鼓儿的】旧时沿街敲打小鼓儿收买废品或旧货的小贩。也叫打小鼓儿的。
【打瓜】(1)西瓜的一个品种,果实较小,种子多而大。栽培这种瓜,主要是为收瓜子儿。(2)这种植物的果实。吃时多用手打开,所以叫打瓜。
【打卦】根据卦象推算吉凶(迷信)。
【打鬼】见〖跳布札〗。
【打滚】(~儿)躺下滚来滚去。
【打哈哈】开玩笑:别拿我~!|这是正经事,咱们可别~! 【笑哈哈】形容笑的样子。
【打夯】用夯把地基砸实:~歌|~声和抬土吆喝声混成一片。
【打横】围着方桌坐时,坐在末座叫打横。
【打滑】(1)指车轮或皮带轮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达不到要求而空转。(2)<方>地滑站不住,走不稳。
【打簧表】也叫‘问表’。体形似怀表,表外有推杆,当推杆被推动后,表即报出当时的点和刻的声响数目。这种表适于盲人使用。
【打晃儿】(身体)左右摇摆站立不稳。
【打谎】<方>撒谎。
【打诨】戏曲演出时,演员(多是丑角)即兴说些可笑的话逗乐,叫做打诨。
【打火】用火镰敲打火石取火。
【打火机】一种小巧的取火器。按其燃料不同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其发火方式不同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
【打伙儿】<口>结伴;合伙:几个人~上山采药。
【打击】(1)敲打;撞击。(2)攻击;使受挫折:不应该~群众的积极性|给敌军以歼灭性的~。
【打饥荒】<方>比喻经济困难或借债。
【打价】<口>(~儿)还价(多用于否定式):不~儿。
【打架】互相争斗殴打。
【打尖】1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
【打尖】2掐去棉花等作物的顶尖儿。也叫打顶。
【打浆】搅拌纸浆,使纤维分散开,均匀地悬浮在水里,是造纸的重要工序。
【打浆机】(1)造纸打浆用的主要设备。(2)一种处理饲料的机器。把各种青饲料、块根饲料和经过碱化处理的稻草等打成糊浆状。有滚筒式、飞刀式等。
【打交道】<轻><口>交际;来往;联系◇他整年累月和牲口~,养牲口的经验很丰富。
【打脚】<方>因鞋不合适,走路脚发疼甚至磨破。
【打搅】(1)扰乱:人家正在看书,别去~。(2)婉辞,指受招待:~您了,明儿见吧!
【打醮】旧时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
【打劫】抢夺(财物):趁火~。
【打紧】要紧(多用于否定式)。
【打开】(1)揭开;拉开;解开:~箱子|~抽屉|~书本|~包袱。(2)使停滞的局面开展,狭小的范围扩大:~局面。
【打瞌睡】打盹儿。
【打捞】把沉在水里的东西(如死尸、船只等)找着取上来。
【打擂台】见〖擂台〗。
【打冷颤】同〖打冷战〗。
【打冷枪】乘人不备突然开一两枪。
【打冷战】因寒冷或害怕身体突然颤动一两下。
【打愣儿】<方>发呆;发愣。
【打连厢】见〖霸王鞭〗1。
【打量】<轻>(1)观察(人的衣着、外貌):对他上下~了一下。(2)以为;估计:你还想瞒着我,~我不知道?
【打猎】在野外捕捉鸟兽。
【打零】<方>表示孤单一个;孤独无伴。
【打流】<方>找不到职业,在外流浪。
【打马虎眼】<方>故意装糊涂蒙混骗人。
【打埋伏】(1)预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连长留下一排人在这里~。(2)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
【打闷雷】<方>比喻不明事情底细,闷在心里瞎猜疑。
【打鸣儿】<口>(公鸡)叫。
【打磨】<轻>在器物的表面磨擦,使光滑精致。
【打炮】(1)放炮①。(2)旧时名角儿新到某个地点登台的头几天演出拿手好戏:~戏|~三天。
【打泡】手脚等部分由于磨损而起泡:在行军中,他脚上打了泡,坚持不掉队。
【打屁投】<轻>旧时的一种刑法。现比喻严厉批评(多含诙谐意)。
【打破】突破原有的限制、拘束等:~常规|~纪录|~情面|~沉默。
【打破碗花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花白色或淡紫色,果实小,有长绒毛。茎叶的汁可做杀虫剂。
【打谱】(1)按照棋谱把棋子顺次摆出来,学习下棋的技术。(2)(~儿)订出大概的计划:商业部门帮助人民公社~儿,根据公社的需要签订供应合同。
【打气】(1)加压力使气进入(球或轮胎等)。(2)比喻鼓动。
【打前失】<轻>(驴、马)前蹄没站稳而跌倒或几乎跌倒。
【打前站】行军或集体出行时,先有人到将要停留或到达的地点去办理食宿等事务,叫打前站。
【打钱】旧时卖艺的人向观众收钱。
【打枪】(1)开枪。(2)见〖枪替〗。
【打秋风】旧时指假借各种名义向别人索取财物。也说打抽丰。
【打趣】拿人开玩笑;嘲弄。
【打圈子】转圈子:飞机在天空嗡嗡地~◇应该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要只在一些细节上~。
【打拳】练拳术。
【打群架】双方聚集许多人打架。
【打扰】打搅。
【打扫】扫除;清理:~院子|~战场。
【打扫战场】战斗结束后,对作战地区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打扇】(给别人)扇(shān)扇子。
【打食】1(~儿)(鸟兽)到窝外寻找食物。
【打食】2用药物帮助消化或使肠胃里停滞的东西排出体外。
【打手】<轻>反动势力豢养的欺压、殴打人民群众的恶棍。
【打算盘】(1)用算盘计算。(2)合计,盘算。
【打胎】人工流产。
【打天下】(1)用武力夺取政权。(2)比喻创立事业。
【打铁】<口>锻造钢铁工件。
【打听】<轻>探问(多指跟对方无关的事情):~消息|~同伴的下落。
【打挺儿】<方>头颈用力向后仰,胸部和腹部挺起:这孩子怕吃药,在妈妈的怀里直~。
【打通】(dǎtòng)(~儿)在戏曲开演前敲打锣鼓。另见打通(tōng)。
【打通】(dǎtōng)除去阻隔使相贯通:把这两个房间~◇~思想。另见打通(tòng)。
【打通关】筵席上一个人跟在座的人顺次划拳喝酒。
【打头】1(~儿)抽头。
【打头】2(~儿)带头;领先。
【打头】3<方>(~儿)从头:失败了再~儿来。
【打头风】逆风
【打头阵】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
【打网】(1)织成网状物。(2)<方>撒网(打鱼)。(3)比喻做圈套(多见于早期白话)。
【打围】许多打猪的人从四面围捕野兽,也泛指打猎。
【打问】1<方>打听。
【打问】2拷问。
【打问讯】见〖问讯〗③。
【打下】(1)攻克(某地点)。(2)奠定(基础)。
【打响】(1)开火;接火:先头部队~了。(2)比喻事情初步成功:这一炮~了,下一步就好办了。
【打消】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顾虑|这个念头趁早~。
【打小鼓儿的】<方>打鼓儿的。
【打斜】坐立时斜对着尊长或客人:~坐在一边儿。
【打雪仗】把雪团成球,互相投掷做游戏。
【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打掩护】(1)在主力部队的侧面或后面跟敌人作战,保护主力部队完成任务。(2)比喻遮盖或包庇(坏事、坏人)。
【打眼】1(~儿)钻孔。
【打眼】2<方>买东西没看出毛病,上了当。
【打眼】3<方>惹人注意。
【打佯儿】<方>装做不知道的样子:我问他,他跟我~。
【打烊】<方><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打样】(1)在建筑房屋或制造器具之前,画出设计图样。(2)排版完了,印刷之前,印出样张来用做校对。
【打药】1<方>买中药。
【打药】2(1)泻药。(2)<方>指旧时走江湖的医生卖的药(多为外敷的)。
【打野外】(军队)到野外演习。
【打印】1盖图章。
【打印】2打字油印。
【打印台】印台。
【打油】(1)用油提子舀油,借指零星地买油。(2)<方>榨油。
【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的旧体诗。相传为唐朝张打油所创,因而得名。
【打游击】(1)从事游击活动。参看〖游击〗。(2)比喻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诙谐的说法)。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僵局。也说打圆盘。
【打援】攻打增援的敌军。
【打杂儿】<口>做杂事。
【打造】制造(多指金属器物):~农具。
【打喳喳】<轻><方>小声说话;耳语。
【打战】同〖打颤〗。
【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我们在生产战线上打了个漂亮仗。
【打招呼】(1)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2)(事前或事后)就某项事情或某种问题予以通知、关照。
【打折扣】(1)降低商品的定价(出售)。参看〖折扣〗。(2)比喻不完全按规定的、已承认的或已答应的来做。
【打针】把液体药物用注射器注射到有机体内。
【打整】<轻><方>收拾;准备。
【打皱】<方>(~儿)起皱纹。
【打主意】<轻>想办法;设法谋取。
【打住】(1)停止:他说到这里突然~了。(2)<方>在别人家里或外地暂住。
【打转】(~儿)绕圈子;旋转:急得张着两手乱~|眼睛滴溜溜地直~◇他讲的话老是在我脑子里~。
【打桩】把木桩、石桩等砸进地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
【打字】用打字机把文字打在纸上。
【打字机】按键或把手把字和符号打印在纸上的机械,有手打和电打两种。
【打总儿】<口>把分为几次做的事情合并为一次做:~算帐|~买。
【打嘴】(1)打嘴巴。(2)<方>才夸口就出丑。
【打坐】僧道修行的方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大…大…】分别用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手~脚|~鱼~肉|~摇~摆|~吵~闹|~吃~喝|~鸣~放|~红~绿。
【大…特…】分别用在同一个动词前面,表示规模大、程度深:~书~书|老一套的工作方法非~改~改不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pò①<动>指物体破裂;毁坏;损坏。《琵琶行(并序)》:“银瓶乍~水浆迸。”②<动>打破;破坏;使损坏。《史记·项羽本纪》:“皆沉船,~釜甑,烧庐舍。”③<动>打败;攻下;攻克。《鸿门宴》:“今沛公先~秦入咸阳。”
【又】〈动〉被打败。《六国论》:“六国~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④<动>突破;破例。《少年中国说》:“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格。”⑤<形>残破;破败。《春望》:“国~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又】<形使动>使……残破。《屈原列传》:“亡国~家相随属。”
【又】<形使动>使……破;使……击碎。《鸿门宴》:“拔剑撞而~之。”⑥<动>破除;去掉。《教战守策》:“则固已~其奸谋而折其骄气。”⑦<动>揭穿;揭破。葛长庚《沁园春·岁去年来》:“分明说~。”⑧<动>劈开;砍破。《干将莫邪》:“即以斧~其背,得剑。”⑨<动>耗费;破费。《韩非子·显学》:“儒者~家而葬。”⑩<形>清楚;透彻。《严监生和严贡生》:“多亏令弟看的~,息将下来了。”
【破镝】发言中肯。
【破啼】停止啼哭,转悲为喜。
【破甑】比喻不值一之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à<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小米里的沙子~一~。另见shā。
【沙岸】冲积平原与海面相接的部分。
【沙包】(1)象小山一样的大沙堆。(2)沙袋。
【沙暴】俗称‘风沙’。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
【沙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四片轮生,花冠钟形,萼片狭长,紫色。根可以入药,是祛痰剂。
【沙场】广阔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沙尘】飞扬着的细沙土。
【沙虫】见〖星虫〗。
【沙船】在海上或长江下游运货或捕鱼的一种大型平底木帆船。
【沙袋】装着沙子的袋子,打仗时堆积起来,用于掩护,也用于防洪、防火等。
【沙丁鱼】鱼,身体长纺锤形,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有光泽,鳞大,容易脱落。常成群在深海上层游泳,吃浮游生物,肉味美,通常用来制罐头 。[沙丁,英sardine]
【沙俄】指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也叫帝俄。
【沙发】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坐具,两边有扶手。[英sofa]
【沙肝儿】〈方〉牛、羊、猪的脾脏作为食品时叫沙肝儿。
【沙锅】用陶土和沙烧成的锅,不易与酸或碱起化学变化,大多用来做菜或熬药。
【沙锅浅儿】沙浅儿。
【沙果】(~儿)见〖花红〗。
【沙獾】见〖猪獾〗。
【沙荒】由大风或洪水带来的大量沙土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沙皇】俄国和保加利亚过去皇帝的称号。[沙,俄цapъ]。
【沙鸡】鸟,形状略象鸽,嘴小,脚短,只有三趾。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条纹,头部灰褐色微黄、胸部灰黑色。生活在草原地带。肉可以吃。
【沙金】自然界中混合在沙里的细粒金子。
【沙梨】落叶乔木,叶子卵状长圆形,花白色,果实球形,赤褐色或青白色,种子黑褐色。
【沙砾】沙和碎石块。
【沙柳】落叶灌木。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沙荒和固定沙丘的造林树种。
【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法国巴黎的文人和艺术家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谈论文艺,后来因而把有闲阶级的文人雅士清谈的场所叫做沙龙。[法salon,客厅]
【沙门】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梵sramana]
【沙门氏菌】杆菌的一属,种类很多,无芽孢,包括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纪念美国病理学家沙门而定名。
【沙弥】指初出家的年轻的和尚。
【沙漠】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沙漠气候】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白昼日射极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60℃,夜间气温下降很快,空气很干,雨雪极少。
【沙盘】用沙土做成的地形模型,一般用木盘盛着。
【沙碛】<书>沙漠。
【沙浅儿】比较浅的沙锅。也叫沙锅浅儿。
【沙丘】沙漠、河岸、海滨等地由风吹而堆成的沙堆。
【沙瓤】(~儿)某些种西瓜熟透时瓤变松散而呈细粒状,叫沙瓤儿。
【沙沙】象声词,形容踩着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走在河滩上,脚下~地响|风吹动着枯黄的树叶,~作响。
【沙滩】水中或水边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沙田】沙土田(特指由沙滩开成的田)。
【沙土】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
【沙文主义】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把自己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因拿破仑手下的军人沙文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用暴力向外扩张法国的势力,所以把这种思想叫做沙文主义。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沙眼】眼的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结膜上形成灰白色颗粒,逐渐形成瘢痕,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溃疡。
【沙枣】(1)落叶乔木,树枝初生时银白色,叶子长圆状披针形,花白色,有香味,果实椭圆形。生长在沙地,耐旱耐寒,是沙荒造林的重要植物,果实可以吃。(2)这种植物的果实。
【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沙柱】沙漠中被旋风卷起成柱子形状的沙子。
【沙子】(1)细小的石粒。(2)象沙的东西:铁~。
【沙嘴】由于流水速度降低,所挟带的泥沙很快沉淀而形成的跟陆地相连的沙滩。最容易在低海岸或河流中下游支流注入的地方形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guō(1)炊事用具,圆形中凹,多用铁制:一口~|铁~|沙~。(2)某些装液体加热用的器具:~炉|火~。(3)(~儿)锅子①:烟袋~儿。
【锅巴】焖饭时紧贴着锅的焦了的一层饭。
【锅饼】<轻>一种较硬较大的烙饼。
【锅伙】<轻>(~儿)旧时单身工人、小贩等组成的集体食宿处,是临时性的,设备简陋。
【锅盔】较小的锅饼。
【锅炉】产生水蒸气的装置,一般由盛水的钢制容器和烧火的装置构成。所产生的水蒸气用来取暖或发动蒸汽机、汽轮机。有的锅炉也用来烧热水。
【锅台】灶上面放东西的平面部分。
【锅贴儿】在铛(chēng)上加少量的油和水烙熟的饺子。
【锅驼机】锅炉和蒸汽机连在一起的动力机器,有的装着轮子,可以移动。锅驼机可以带动水车、发电机或其他各种机械,用煤炭、木柴做燃料,适于农村使用。
【锅烟子】锅底上的烟子,可做黑色颜料。
【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有些彝族地区也流行这种舞蹈。
【锅子】(1)某些器物上象锅的部分:烟袋~。(2)火锅:涮~。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