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①<形>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形>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无大鱼。”③<形>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④<形>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⑤<形>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惠风和畅。”⑥<形>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化。”⑦<动>清除;肃清。《谭嗣同》:“~君侧,肃宫廷。”⑧<形>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í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②<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③<动>讲话,告诉。《殽之战》:“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④<动>推辞;拒绝;不接受。《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指南录>后序》:“于是~相印不拜。”⑤<动>告别。《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去。”《木兰诗》:“旦~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⑥<名>文词。《屈原列传》:“皆好~而以赋见称。”《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甚畅达。”⑦<名>古代文体的一种。如《楚辞》、《归去来兮辞》。
【辨】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辞见】京朝官出任外官赴任前朝见皇帝。
【辞决】决别。
【辞令】应对的言辞。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
【辞世】1.隐居避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托迹黄、老,~却粒。”2.犹“去世”、“逝世”。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倏忽逮今,二十馀载,存皆衰白,半亦~。”
【辞谢】婉言道歉或谦让不受。
【辞致】辞令或文词的风格。《隋书·苏威传》:“~可观,见者莫不称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ì①<形>成对;成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辞之体,凡有四对。”②<形>华丽;美丽。《林黛玉进贾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服之人。”③<动>依附;附着。《易·离卦》:“百谷草木~乎土。”
【丽都】雍容华贵。
【丽则】文辞华丽而不失于正。
【丽谯】壮美的高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ū①<形>弯曲;不直。《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水,列坐其次。”《病梅馆记》:“梅以~为美,直则无姿。”
【又】弯曲程度。《劝学》:“其~中规。”
【又】弯曲处;拐弯处。《复庵记》:“自是而东,则汾之一~。”②<名>偏僻之地。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之誉。”③<形>不正派;不公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邪~之害公也。”④<名>理屈;理亏。《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在秦。”
qǔ①<名>乐曲。《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名>韵文的一种文体。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又专指宋以后的南曲,北曲。
【曲室】深邃的密室。
【曲笔】⒈史官和史家编史、记事有所顾忌或徇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称作曲笔。⒉徇情枉法定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