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ō①<动>陈说;讲说。《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如此。”②<动>说明;解说。《离骚》:“众不可户~兮,孰云察余之中情。”③<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④<名>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黄生借书说》:“为一~,使与书俱。”
shuì<动>劝说;说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王万端。”
yuè<形>通“悦”。喜欢;高兴。《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í①<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②<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顺正,死者尚稀。”③<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④<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去人近。”⑤<名>时代。《察今》:“世易~移,变法宜矣。”⑥<名>时事;时势。《春望》:“感~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⑦<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学于余。”⑧<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而动。”⑨<名>时运。《垓下之战》:“~不利兮骓不逝。”⑩<副>按时。《论语》:“学而~习之,不亦说乎?”⑾<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人,录其所述。”⑿<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来啄食,人至不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í①<形>慢,缓慢。《庖丁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君家妇难为。”②<动>迟疑,犹豫。《琵琶行》:“琵琶声停欲语~。”③<形>晚。《战国策·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也。”④<形>迟钝。《汉书·杜周传》:“周少言重~,而内深次骨。”
【迟迟】1.缓慢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3.迟疑不前的样子。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于歧路之间也。”
【迟回】徘徊;迟疑。也作“迟徊”。杜甫《垂老别》诗:“忆昔少壮日,迟徊竟长叹。”
【迟暮】比喻苍老、晚年。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迟日】1.日子久。《商君书·君臣》:“~旷久、积劳私门者得。”2.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