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①<名>宽大的衣襟。《淮南子·汜论》:“岂必~衣博带。”李白《嘲鲁儒》:“秦家丞相府,不重~衣人。”②<动>表扬;赞扬。《汉书·王成传》:“宣帝最先~之。”《答李翊鸪》:“非敢~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iǎn①<动>减少;减低。《后汉书·袁绍传》:“每~节军粮,欲使离散。”②<形>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后汉书·董扶传》:“~纤介之恶。”③<动>降级。《史记·张仪列传》:“~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又】指降职又外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ǔ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yù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②<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师。”
yú<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uó①<动>强取。《陈涉世家》:“广起,~而杀尉。”②<动>剥夺;削去权力。《左传·桓公五年》:“王~郑伯政,郑伯不朝。”③<动>失去;丧失。《齐桓晋文之事》:“百亩之田,无~其时。”④<动>乱。《书·舜典》:“八音克谐,无相~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