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①<名>春。四季的第一季。《曹刿论战》:“十年~,齐师伐我。”《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泛指年。②<名>年岁,年龄。《苏武》:“且陛下~秋高,法令亡常。”③<形>春意,生机。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晖】1.春阳,春光。李白《惜馀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以留人。”2.喻母爱。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寸草心,报得三~。”
【春秋】1.时代名。指《春秋》所记载的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也指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的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2.指有所褒贬。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
【春社】祭祀名。祭祀土地,以祈丰收。周代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王驾《社日》:“桑柘影斜~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闱】1.唐、宋礼部试士及明清会试,均在春季举行,称“春闱”。闱,考场。姚合《别胡逸》:“记得~同席试,逡巡何啻十年馀。”2.犹“春宫”。太子所居,也代指太子。陆贽《李勉太子太师制》:“辅翼~,是资教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ù①<动>离去;离开。《岳阳楼记》:“便有~国怀乡,忧谗畏讥。”②<动>距;距离。《五人墓碑记》:“夫五人之死,~今之墓而葬焉。”③<形>过去的。《琵琶行》:“我从~年辞帝京。”④<动>除去;去掉。《捕蛇者说》:“~死肌,杀三虫。”⑤<动>舍去;舍弃。《五蠹》:“~偃王之仁。”⑥<动>用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⑦<动>前往;到……去。《孔雀东南飞》:“阿母谓阿女,汝可~应之。”
jǔ<动>通“弆”。收藏;贮存。《苏武》:“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去妇】被遗弃之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ū①<名>年成;收成。《尚书·盘庚》:“若农服田穑,乃亦有~。”②<名>年。《五蠹》:“穰岁之~,疏客必食。”③<名>秋天;秋季。《诗经·氓》:“将子无怒,~以为期。”《滕王阁序》:“~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明年~,送客湓浦口。”④<名>时机;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娘】唐代歌女常用名字,泛指美人。
【秋水】⒈秋天的水。⒉喻剑。⒊喻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ái①<名>麦子。《诗经·周颂·思文》:“贻我~牟,帝命率育。”②<动>来到。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无白丁。”③<动使动>使……来;招致。《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远方之贤良?”④<形>将来的;未来的。《<指南录>后序》:“将藏之于家,使~者读之,悲予志焉。”⑤<语助>以来,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爱莲说》:“自李唐~,世人甚爱牡丹。”⑥<语助>无实义,相当于“咧”、“吧”。《归归去来兮辞》:“归去~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来古】自古以来。
【来归】⒈回来。⒉被夫家遗弃的女子返回娘家。⒊归附;归顺。
【来苏】从疾苦之中获得重生。
【来仪】比喻卓越的人才。
【来兹】⒈来年。⒉今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