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àn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戈寥落四周星。”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城之具也。”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法官也。”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霄。”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你甚事?。”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兮。”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⑨<名>天下。见“干支”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也。”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优于将略。”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权放一日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í①<动>叫;鸣。《游园》:“遍青山~红了杜鹃。”《江畔独步寻花》:“自在娇莺恰恰~。”《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血猿哀鸣。”②<动>哭;放声哭。《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投之江中,婴儿~。”《口技》:“儿含乳~声,大儿初醒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ī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度|潮~|地皮很~|衣服都给雨淋~了。
【湿度】空气内含水分的多少,泛指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土壤的~|沙子的~。参看〖绝对湿度〗。
【湿淋淋】(~的)形容物体湿得往下滴水。
【湿气】中医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症。
【湿润】(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润泽。
【湿疹】皮肤病,常发生在面部、阴囊或四肢弯曲的部分。多由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等引起。症状是皮肤发红,发痒,形成丘疹或水泡。痊愈后容易复发。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kū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泣|放声大~。
【哭鼻子】<口>哭(含诙谐意)。
【哭哭啼啼】没完没了地哭。
【哭泣】轻声哭。
【哭穷】口头上向人装穷。
【哭丧棒】旧俗出殡时孝子拄的棍子。
【哭丧着脸】心里不痛快,脸上流露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