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è①<动>刊刻;雕刻。《核舟记》:“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②<名>刻在木、骨、石、玉等上面的字画等。《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尽漫失。”③<动>刻画;表现。《马伶传》:“引商~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④<名>时刻。古代用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十四多分钟。
【引】<名>短暂的时间。《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不适耳目之观。”
【刻日】限定日期。
【刻深】⒈严酷;苛刻。⒉指文字古奥峭拔。
【刻削】⒈雕刻。⒉剥夺;侵害。⒊生活俭约。
【刻意】⒈克制意欲。⒉专心一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uì①<名>翠鸟。曹植《洛神赋》:“或拾~羽。”②<名>翡翠,一种绿色的宝石。③<形>青绿色。《柳毅传》:“雕琉璃于~楣,饰琥珀于虹栋。”《鞭蕖》:“犹似未开之花,与~叶并擎。”④<名>鸟尾上的肉。《礼记·内则》:“舒雁~。”(郑玄注:“舒雁,鹅也;翠,尾肉也。”)
【翠盖】1.翠羽装饰的华盖。刘安《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niǎo),建~。”2.形容枝叶状如华盖。元好问《后湾别业》诗:“童童~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翠华】1.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建~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2.指皇帝。白居易《骊宫高》:“~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宫有松。”
【翠辇】帝王的车驾。《北史·突厥传》:“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回。’”
【翠微】1.青绿色的山气。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披~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2.山气青翠的样子。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巍巍以峨峨。”3.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游客值春辉,金鞍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ái①<动>剪裁;裁制。
【引】制作;写作。杜甫《江亭》诗:“帮林归未得,排闷强~诗。”②<动>删减。
【引】节制。《国语·吴语》:“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其有馀,使贫富皆利之。”③<动>裁断;裁决。《战国策·秦策一》:“臣愿悉言所闻,大王~其罪。”
【又】主宰。《吕氏春秋·恃君》:“然且犹~万物,制禽兽,服狡虫。”特指杀,自杀称自裁。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在尘埃之中。”④<副>衡量。《淮南子·主术训》:“取民则不~其力。”⑤<名>体制;风格。张衡《西京赋》:“取殊~于八都。”(八都:八方。)⑥<量>用于布帛之类。《新唐书·归崇敬传》:“学生谒师,贽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色如师所服。”⑦<副>通“才”。仅仅。《战国策·燕策一》:“~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⑧<名>通“材”。材器,材质《管子·形势》:“~大者,众之所比也。”
【裁察】明察裁断。《汉书·晃错传》:“愚臣无知,唯陛下~。”
【裁度】量度而定取舍。《新唐书·李泌传》:“泌谓:‘废正月晦,以三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
【裁画】裁断谋面。
【裁鉴】品评鉴赏。
【裁节】抑制;节制。
【裁制】1.规划;安排。《新唐书·王徽传》:“兴复殿寝,~有宜。”2.节制;抑制。陈寿《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óng①<名>本为粉红色、浅红色;后泛指红色。《孔雀东南飞》:“~罗复斗帐。”②<名>红花,花。《春夜喜雨》:“晓看~湿处,花重锦官城。”
gōng<名>通“工”,指妇女从事的手工劳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