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òng①<动>用手把玩、戏弄。《汉书·赵尧传》:“高祖持御史大夫印,~之。”
【引】戏耍;游戏。《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②<动>作弄。《左传·襄公四年》:“愚~其民。”③<动>演奏乐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饮卓氏,~琴。”④<动>古代百戏乐舞中扮演肤色或表演节目为“弄”。唐代有“弄参军”,宋代有“弄悬丝傀儡”等。
【弄臣】在帝王身边献媚狎玩的臣子。
【弄翰】谓写文章及作画。
【弄口】逞言巧辩;播弄是非。
【弄瓦】瓦,纺缍。给幼女玩弄瓦,有希望她将来能任女工之意,后因称生女为“弄瓦”。
【弄璋】璋,一种玉器。给男孩玩玉璋,有希望他将来具有像美玉一样的品德之意,后因称生男为“弄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uǐ①<名>迷信者认为人死后精灵不灭,称之为鬼。《国殇》:“魂魄毅兮为~雄。”②<名>迷信传说中万物的精灵;神灵。《陈涉世家》:“然足下卜之~乎?”《石钟山记》:“如猛兽奇~,森然欲搏人。”③<形>隐秘不测。《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也~。”④<形>机智;狡黠。《南史·茹法珍传》:“左右刀敕之徒,悉号为~。”⑤<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鬼才】才气怪谲。
【鬼雨】凄惨的阴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3diào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扔~|改~坏习气。
【掉包】(~儿)暗中用假的换真的或用坏的换好的。
【掉秤】<方>折(shé)秤。
【掉点儿】<口>落下疏疏的雨点:~了,快去收衣服吧!
【掉队】结队行走时落在队伍的后面:在接连三天的急行军中,没有一个~的同志◇只有加紧学习才不致~。
【掉过儿】互相掉换位置:这两件家具~放才合适|你跟他掉个过儿,你就看得见台上的人了。
【掉换】(1)彼此互换:咱们俩~一下,你上午值班,我下午值班。也作调换。(2)更换。
【掉枪花】<方>耍花招。
【掉色】颜色脱落(多指纺织品经日晒或水洗后)。
【掉舌】即鼓舌。指游说、谈论。
【掉书袋】讥讽人爱引用古书词句,卖弄才学。
【掉头】(1)(人)转回头。(2)(车、船等)转成相反的方向。
【掉转】改变成相反的方向。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hóu(1)(~儿)猴子:小~儿|老~儿。(2)(~儿)比喻机灵的人。(3)<方>乖巧;机灵(多指孩子)。(4)<方>象猴子似的蹲着。
【猴皮筋儿】<口>橡皮筋。也叫猴儿筋。
【猴头】一种生长在树上的蕈,形状象猴子的头,是珍贵的食品。
【猴头鹰】鸟,头圆嘴短,上嘴勾曲,鼻腔隐于粗毛下,头顶羽毛浓褐色,无耳形之角羽。面似猴,身似鹰。夜晚觅食,主食鼠类,对人类有益。
【猴戏】用猴子耍的把戏,猴子穿衣服、戴假面,模仿人的某些动作。
【猴子】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形状略象人,身上有毛,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以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为食物。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