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n①<动>感动。《愚公移山》:“帝~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窦娥冤》:“定要~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我尸骸现。”②<动>感触;感慨。《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于斯文。”《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极而悲者矣。”③<动>感叹。《归来去辞》:“善万物之得时,~吾生之行休。”《琵琶行》:“~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④<形>感伤。《秋声赋》:“百忧~其心,万事劳其形。”《春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⑤<动>感觉;感受。《庄子·刻意》:“~而后应,迫而后动。”《红楼梦》:“太夫人并无别症,偶~了些风寒。”⑥<动>感激;感谢。张华《答何劭》:“是用~嘉贶,写出心中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ī①<动>阻遏水势以使之腾涌。《孟子·告子上》:“~而行之,可使在山。”《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②<动>(水势)腾涌冲撞。《与朱元思书》:“泉水~石,泠泠作响。”③<动>激动;激发。《出师表》:“由是感~,遂许先帝以驱驰。”《五人墓碑记》:“~于义而死焉者也。”④<形>疾速;猛烈。《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湍,映带左右。”⑤<形>(声音)激烈高亢。《谭嗣同》:“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切。”
【激楚】⒈音调高亢凄清。⒉通俗、淫逸之音,比喻谄谀之说。
【激诡】⒈掩饰真情,标新立异。⒉毁誉失当。
【激激】⒈水清的样子。⒉形容急流的声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ì①<名>眼泪。《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②<动>流眼泪;哭泣。《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泣矣。”③<名>鼻涕。王褒《僮约》:“目泪下,鼻~长一尺。”
【辨】涕、泗、泪。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泪。
【涕泗】眼泪与鼻涕,形容悲痛之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íng①<动>下雨。《诗经·东山》:“~雨其濛。”②<动>泪水等像雨一样落下。《出师表》:“临表涕~,不知所言。”③<动>凋落;凋谢。《秋声赋》:“其所以摧败~落者,乃一气之余烈。”《芙蕖》:“~落难堪,似成弃物矣。”④<形>零碎的;零散的。《高祖还乡》:“~支子米麦无重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