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①<动>用手打。《左传·庄公十三年》:“宋万遇分牧于门,~而杀之。”
【引】攻击。《史记·孙膑传》:“~亢捣虚”②<动>排除,削除。《史记·蔡泽传》:“~患折难。”③<动>削。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头上锐耳~秋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nì①<动>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君于泰。”
【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操。”②<动>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以煎我怀。”③<动>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④<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
【逆计】⒈谋反。⒉预测。
【逆鳞】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如被触摸,则必杀人。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逆鳞”。
【逆旅】客舍;旅舍。
【逆诈】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óng①<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生焉。”②<名>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颜。”③<名>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也。”
【龙飞】⒈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⒉比喻升官,得意。
【龙凤】⒈指优异才能的人。⒉形容帝王的相貌。
【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龙钟】⒈衰老的样子。⒉潦倒的样子。⒊流泪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ín①<名>鳞甲;鱼鳞。《柳毅传》:“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火鬣。”②<名>鱼的代称。《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游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