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⑦<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一灯可燎阿房。”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当有应者。”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發”。
fà①<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尽上指冠。”②<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爽。”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ū(1)(人)没有头发;(鸟兽头或尾)没有毛:~尾巴|头顶有点~了。(2)(树木)没有枝叶;(山)没有树木:~树|山是~的。(3)物体失去尖端:~笔|笔尖~了。(4)首尾结构不完整:这篇文章煞尾处显得有点~。
【秃笔】没有笔尖儿的毛笔,比喻不高明的写作能力。
【秃疮】<方>黄癣。
【秃顶】1头顶脱落了大量的头发。
【秃顶】2脱落了大量的头发的头顶。
【秃鹫】鸟,身体大,全身棕黑色,头部颈部裸出,但有绒毛,嘴大而尖锐,呈钩状,以尸体和小动物为食物。也叫坐山雕。
【秃子】(1)头发脱光的人。(2)<方>秃疮。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ǐ①<名>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②<名>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③<名>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④<动>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⑤<动>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齿豁头童】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祝圣时。”
【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
【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
【齿舌】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
【齿亡舌存】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
【齿牙馀论】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uò①<形>广阔。《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然开朗。”②<形>深邃。徐悱《古意酬刘长史溉》:“此江称~险。”③<动>排遣;免除。王士祯《书剑侠二事》:“传令吏归舍,释妻子,~其赔偿。”
huō①<形>残缺。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稀~之处,锄而补之。”②<动>舍弃。《红楼梦》:“明儿你们~出些辛苦来罢。”
huá豁拳,即猜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