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①<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地迥,觉宇宙之无穷。”②<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亦无售者。”③<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④<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⑤<名>高处。《劝学》:“登~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作赋,是所望于群公。”⑥<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朋满座。”⑦<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义也。”⑧<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自称誉,上伟之。”⑨<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故自号曰醉翁也。”⑩<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唱相追和。”⑾<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会。”⑿<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⒀<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姓大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ǔ①<动>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百钧。”②<动>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动>举出;提出。《屈原列传》:“~类迩而见义远。”④<动>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⑤<动>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帆。”⑥<动>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臣秀才。”⑦<动>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⑧<动>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而争起矣。”⑨<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⑩<名>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⑾<动>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巴蜀。”⑿<动>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⒀<动>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生女哺用脯。”⒁<动>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阿党。”⒂<名>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
【又】<动>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进士。”⒃<动>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登仕路。”⒄<形>全;整个。《屈原列传》:“~世皆浊而我独清。”⒅<副>全;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⒆<形>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⒇<动>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而俱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ēn①<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②<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院。”③<形>时间久。《琵琶行》:“夜~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④<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⑤<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矣。”⑥<形>深刻;深入。《过秦论》:“~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思而慎取之也。”⑦<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⑧<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失孤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áng①<动>收藏谷物。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②<动>收藏;保存;贮藏。《庖丁解牛》:“善刀而~之。”《伶官传序》:“庄宗受而~之于庙”③<动>隐藏;私藏。《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也。”《狱中杂记》:“部中老胥,家~伪章。”
zàng①<名>贮藏财物的地方;仓库。苏轼《赤壁赋》:“是造物者无尽~也。”②<名>通“脏”。内脏。《孔雀东南飞》:“未至二三里,摧~马悲哀。”
【藏命】亡命,不顾性命。《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作奸剽攻。”
【藏怒】怀恨于心。《孟子·万章上》:“仁人之于弟也,不~焉,不宿怨焉。”
【藏拙】1.掩其拙劣,不以示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吹竽久混真。”2.自谦之词。罗隐《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若有所成甘守株。”
【藏府】1.府库。班固《汉书·文三王传》:“及死,~馀黄金尚四十万馀斤。”2.同“脏腑”。《素问·脉解》:“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