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①<动>加在头上;用头顶着。《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朱缨宝饰之帽。”《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②<动>推崇;遵奉;拥护。《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戴白】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各欣然。”
【戴笠】戴斗笠,比喻贫贱。
【戴头】比喻刚正不畏强暴,不怕杀头。
【戴翼】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其世者甚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uán①<形>圆形,与“方”相对。《荀子·赋篇》:“~者中规。”②<形>完备;周全。《文心雕龙·镕裁》:“故能首尾~合。”成语有“自圆其说”。③<形>婉转。白居易《题周家歌者》:“深~似转簧。”④<代>指天。古时有人认为天是圆形的,地是方形的。《淮南子·本经》:“戴~履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ǚ①<动>踩;踏。《少年中国说》:“天戴其苍,地~其黄。”②<动>登;登位。《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③<名>鞋子。《孔雀东南飞》:“揽裙脱丝~,举身赴清池。”
【又】<名为动>为(替)……穿上鞋子。《史记·留侯世家》:“因跪~之。”
【履尾】践踏虎尾,喻处于险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āng①<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之舟之。”②<名>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首,长颈。”③<形>正直。《屈原列传》:“~正之不容也。”④<名>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之既白。”⑤<名>区域;地方。《<论语>六则》:“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⑥<名>方圆;周围。《归园田居》:“~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⑦<动>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之,犹瀼渴之水。”⑧<名>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略。”⑨<道理;礼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⑩<名>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配药,皆不见效。”⑾<介>当;在。《伶官传序》:“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⑿<副>才;刚刚。《雁荡山》:“伐山取材,~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成草。”⒀<副>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⒁<副>将要;就要。?涉汇》:“吾~高驰而不欧。”⒂<动>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千里。”
【方技】指医、卜、星、相之术.
【方士】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
【方夏】中国。
【方舆】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