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①<动>加在头上;用头顶着。《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朱缨宝饰之帽。”《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②<动>推崇;遵奉;拥护。《原君》:“古者天下之人爱~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戴白】满头白发,借指老人。陆游《新凉书怀》:“邻曲今年又有年,垂髫~各欣然。”
【戴笠】戴斗笠,比喻贫贱。
【戴头】比喻刚正不畏强暴,不怕杀头。
【戴翼】辅助。《汉书·董仲舒传》:“欲则先王这法以~其世者甚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ā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⑦<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一灯可燎阿房。”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当有应者。”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發”。
fà①<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尽上指冠。”②<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爽。”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n①<动>衔在口里。《孔雀东南飞》:“口如~朱丹。”
【又】衔在眼里。《孔雀东南飞》:“阿女~泪答。”②<动>包含;包容。杜甫《绝句》:“窗~西岭千秋雪。”《图画》:“而于面之中仍~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
【含贝】比喻牙齿洁白。贝,白色的海贝。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
【含毫】以口润笔。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
【含咀】品味,多指对书史学艺的欣赏体会。《梁书·王筠传》:“昔年幼壮,颇爱斯文,~之间,倏焉疲暮。”
【含气】⒈有生命的东西。⒉含藏元气。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①<名>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②<动>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③<名>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
【牙旗】将帅的大旗。
【牙牙】婴儿学语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