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①<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④<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⑦<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⑧<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⑩<名>明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ēng①<名>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齐民要术·种谷》:“良地一亩,用子五~。”
【又】布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②<动>上升;登。《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
【引】升官。《后汉书·王符传》:“符独耿介不同于世俗,以此遂不得~进。”③<形>成熟。《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为大饥。”④<形>太平。《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蒸庶欣欣,喜遇~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àn①<形>昏暗;无光亮。《游褒禅山记》:“至于山~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②<形>愚昧;糊涂。《隆中对》:“刘璋~弱。”③<形>。隐秘.《琵琶行》:“别有忧愁~恨生。”④<形>私下里,不露形迹地。《群英会蒋干中计》:“遂将书~藏于衣内。”⑤<形>悄悄地;轻轻地。《琵琶行》:“寻声~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暗蔼】1.众盛貌。扬雄《甘泉赋》:“傧~兮降清坛,瑞镶兮委如山。”2.遥远貌。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
【暗昧】1.含糊,不鲜明。《论衡》:“明著其文字,不当~。”2.愚昧.陈子昂《谏用刑书》:“愚臣~,窃有大惑。”3.隐秘之事.《汉书·王商传》:“天子以为~之过,不足以伤大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àng①<动>从高处往下走。《游黄山记》:“一路沿危壁西行,凡再~升。”②<动>降落;下降。《唐雎不辱使命》:“怀怒未发,休祲~于天。”③<动>降低;减缓。《送东阳马生序》:“未尝稍~辞色。”④<动>莅临;光临。《湘夫人》:“帝子~兮北渚。”⑤<动>降生;出生。《离骚》:“惟庚寅吾以~。”
xiáng①<动>降服;制服。《信陵君窃符救赵》:“今邯郸旦暮~秦,而魏救不至。”②<动>投降。《赤壁之战》:“比至南郡,而琮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