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①<动>描绘;绘画。《战国策·画蛇添足》:“请~地为蛇,先成者饮酒。”②<名>图画。《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一时多少豪杰。”③<名>汉字的笔画。《核舟记》:“细若蚊足,勾~了了。”④<动>划;划分。《左传·襄公四年》:“~为九州。”《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⑤<动>谋划;筹画。《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方略。”
【又】<名>计策。柳宗元《封建论》:“谋臣献~。”
【画饼】比喻徒有虚名,无补于实用。
【画一】整齐,明白。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éi(1)眉毛。(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批。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失之~|事情迫于~(时间紧迫)。
【眉棱】生长眉毛的略略鼓出的部位。
【眉棱骨】生长眉毛处的骨头。
【眉毛】生在眼眶上缘的毛:火烧~(比喻情势急迫)。
【眉目】1(1)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清秀。(2)(文章、文字的)纲要;条理:~不清|在重要的字句下面划上红道,以清~。
【眉目】2<轻>事情的头绪:把事情弄出点~再走。
【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空白处所写的批注。
【眉梢】眉毛的末尾部分:喜上~。
【眉头】两眉附近的地方:皱~|~紧锁|~一皱,计上心来。
【眉心】两眉之间的地方。
【眉眼】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小姑娘~长得很俊。
【眉眼高低】脸上的表情:你这人真不懂~,人家正发愁呢,你还开玩笑。
【眉宇】<书>两眉上面的地方。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jǔ①<动>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百钧。”②<动>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动>举出;提出。《屈原列传》:“~类迩而见义远。”④<动>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⑤<动>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帆。”⑥<动>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臣秀才。”⑦<动>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⑧<动>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而争起矣。”⑨<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⑩<名>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⑾<动>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巴蜀。”⑿<动>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⒀<动>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生女哺用脯。”⒁<动>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阿党。”⒂<名>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
【又】<动>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进士。”⒃<动>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登仕路。”⒄<形>全;整个。《屈原列传》:“~世皆浊而我独清。”⒅<副>全;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⒆<形>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⒇<动>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而俱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àn①<名>盛食物短腿不把盘.《长亭送别》:“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齐眉。”②<名>几案,矮长桌.《赤壁之战》:“因拔刀斫前奏~。”《熟读精思》:“凡读书,需整顿几~。”③<名>文书;案卷.《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牍之劳形。”④<动>通“按”.用手压或摁.《订鬼》:“则梦见夫人据~其身哭矣。”⑤<动>通“按”.察看;考察.《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⑥<动>按照,依照.《荀子·不苟》:“国乱而治之者,非~乱而治之之谓也。”⑦<连>于是;就.《荀子·臣道》:“是~曰是,非~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