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①<名>汗水。李绅《悯家》:“锄禾日当午,~滴禾下土。”②<动>出汗。
【又】名使动。使……出汗。《黄生借书》:“~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hán<名>“可汗”的简称。古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如柔然、突厥诸族称国主为可汗,简称为“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uè(1)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亲。(3)比喻刚强热烈:~性。(4)指月经。另见xiě。
【血癌】见〖白血病〗。
【血案】凶杀案件。
【血本】旧时指经商的老本儿。
【血崩】(1)子宫出血病的一种,多由子宫病变、阴道构造异常或发生癌症等引起,症状是经期中出血量正常而经期以外常有流血现象。(2)见〖崩症〗。
【血泊】大滩的血。
【血沉】新鲜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静置一定时间后,红血球即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下沉。红血球下沉的速度叫血球沉降率,通称血沉。测定血沉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防】对血吸虫病的防治。
【血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制成的粉状物质,用作饲料和肥料。
【血管】血液在全身中循环时所经过的管状构造,分动脉、静脉和毛细管。参看〖动脉〗、〖静脉〗、〖毛细管〗。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深仇(因杀人而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血汗】血和汗,象征辛勤的劳动:粮食是农民用~换来的,要十分爱惜。
【血红】鲜红。
【血红蛋白】血液中一种含铁和蛋白质的红色化合物,很容易与氧气或二氧化碳结合和分离。血液借血红蛋白从肺泡里吸取氧气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又从体内各个组织把二氧化碳带回肺脏,排出体外。血液呈红色就是由于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也叫血红素或血色素。
【血糊糊】(~的)形容流出的鲜血附着皮肉或物体的样子:~的伤口|地上~的一片。
【血花】飞溅的鲜血。
【血迹】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斑斑。
【血浆】血液中除血球、血小板之外的部分,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水、无机盐、营养物、激素、尿酸等。血浆经过毛细管过滤就成为组织液。
【血枯病】中医指严重的贫血症。
【血库】医院中储藏血液以备输血时应用的设备。
【血亏】中医指贫血。
【血泪】痛哭时眼睛里流出的血,比喻惨痛的遭遇:~家史。
【血淋淋】(~的)(1)形容鲜血不断地流的样子。(2)比喻严酷;惨酷:~的事实|~的教训。
【血脉】(1)中医指人体内的血管或血液循环。(2)血统:~相通。
【血气】(1)精力:~方刚。(2)血性:有~的青年。
【血亲】有血统关系的亲属。
【血清】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后取得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在血液凝固后才能分离出来。
【血清病】因注射血清而引起的过敏性的疾病,症状是关节痛、生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血球】血液中的细胞,由红骨髓、脾脏等制造出来,分白血球和红血球两种。
【血肉】(1)血液和肌肉:~之躯|~模糊。(2)比喻特别密切的关系:劳动人民~相连。
【血色】皮肤红润的颜色。
【血书】为了表示有极大的仇恨、冤屈或决心,用自己的血写成的遗书、诉状、志愿书等。
【血栓】由于动脉硬化或血管内壁损伤等原因,心脏或血管内部由少量的血液凝结成的块状物,附着在心脏或血管的内壁上。血栓可能逐渐机化而变成有机体的一部分,也可能脱落形成栓塞。
【血水】流出来的稀薄的血。
【血糖】血液中所含的糖,通常是葡萄糖,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淀粉和糖类。血糖能变成肝和肌肉中的糖原,也能转变成脂肪。
【血统】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
【血统工人】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工人(多指产业工人)。
【血吸虫】寄生虫,灰白色,雌雄常合抱在一起。卵随粪便到水中,在水中孵化成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变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遇到入水的人、畜就钻入皮肤,侵入体内,变成成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和肠内,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症状是发热、起风疹块、腹泻、有腹水、肝和脾肿大等。血吸虫病有的地区叫罗汉病。
【血吸虫病】寄生虫病之一。主要在我国长江两岸地区流行。通过皮肤接触血吸虫尾蚴而感染。虫体寄生于人肠系膜血管里。主要症状为肝脾肿大、腹胀、腹泻,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
【血洗】象用血洗了某个地方一样,形容残酷地屠杀人民。
【血细胞】血液中的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能随血液流动分布全身。
【血象】用化验的方法把血液中所含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的数目计算出来制成的图表,用做诊断的资料。
【血小板】血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血球小,形状不规则。含有凝血致活素,能帮助血液凝固。
【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
【血型】血液的类型,根据血细胞凝结现象的不同而分成O,A,B和AB四种。输血时,除O型可以输给任何型,AB型可以接受任何型外,必须用同型的血。
【血性】刚强正直的气质:~汉子(有血性的人)。
【血循环】血液从心脏流出,经动脉、毛细管,把氧、养料、激素等输送给全身各部组织,并把组织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经静脉带回心脏,再经肺动脉带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心脏,如此循环不已,叫做血循环。
【血压】血管中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于心脏收缩和主动脉壁的弹性作用而产生。心脏收缩时的最高血压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的最低血压叫舒张压。
【血压计】量血压用的仪器,由橡皮袋、打气球和压力计构成。压力计通常是用水银装在带有刻度的玻璃管里制成的。
【血液】(1)血①。(2)比喻主要的成分或力量等:石油是工业的~。
【血衣】杀人者或被杀者的沾血的衣服。
【血印】血迹。
【血友病】血浆中缺少某种球蛋白的先天性疾病,特征是身体各部位(皮肤、肌肉、关节、内脏等)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受伤就出血,血液凝固时间显著延长。常发生于男性而通过女性遗传。
【血缘】血统。
【血缘婚】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态。指同辈分的男女共为夫妻,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许发生性的关系。
【血晕】1(xiěyùn)受伤后皮肤未破,呈红紫色。
【血晕】2(xuèyùn)中医指产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晕绝的病症。
【血债】指残杀人民的罪行。
【血战】(1)指非常激烈的战斗:一场~。(2)进行殊死的战斗:~到底。
【血肿】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血管,聚积在软组织内,使局部肿胀,这种现象叫做血肿。
【血渍】血迹:~斑斑。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án(1)食盐的通称。(2)酸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所成的化合物:酸式~|碱式~|复~|正~。
【盐巴】<方>食盐。
【盐场】海滩上用海水制盐的场所。
【盐池】生产食盐的咸水湖。
【盐肤木】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卵形,花小,黄白色,结小核果。五倍子虫就生在盐肤木的叶子上。
【盐湖】含盐量高的咸水湖。
【盐花】(1)(~儿)极少量的盐:汤里搁点儿~儿。(2)<方>盐霜。
【盐碱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不利于植物生长。
【盐碱土】盐土和碱土的总称。氯化钠、硫酸钠等含量较高的土壤叫盐土;碳酸钠或重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叫碱土。
【盐井】为汲取含盐质的地下水而挖的井。
【盐卤】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味苦有毒。可以使豆浆凝结成豆腐。也叫卤水,简称卤。
【盐汽水】加盐的汽水,主要供高温下工作的人饮用。
【盐泉】矿泉的一种,含有大量的食盐,是制食盐的原料。
【盐霜】含盐分的东西干燥后表面上呈现的白色细盐粒。
【盐水选种】选种常用的一种方法,把种子倒入盐水中搅拌,取沉在下面的种子供播种用。盐水选种可以使发芽整齐,秧苗健壮,并有给种子消毒而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盐滩】用来晒盐的海滩。
【盐田】用海水晒盐时,在海边挖的一排排的四方形的浅坑。
【盐铁论】桓宽编。共十卷七十篇。是根据西汉昭帝时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争论的记录整理而成。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盐坨子】露天的盐堆。
【盐析】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使溶解的物质析出的过程。
【盐枭】旧时私贩食盐的人,大多有武装。
【盐渍化】土壤中聚积盐分形成盐渍土的过程,底层或地下水中盐分上升,受海水影响等都能引起土壤盐渍化。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ē①<名>车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引~入市。”《卖炭翁》:“晓驾炭~辗冰辙。”②<名>特指兵车;战车。《陈涉世家》:“比至陈,~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兵车行》:“~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③<名>有轮子的机械器具。如水车、纺车等。苏轼《浣溪沙》:“村南村北响缲~。”④<名>牙床。《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辅:面颊;虞、虢:皆为古代国名。)
【车骑】1.成队的车马。《史记·苏秦列传》:“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2.古代将军的名号。汉代车骑将军位列上卿。唐以后废。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辆车分拉人体,撕裂致死。《战国策·秦策一》:“商君归还,惠王~之,而秦人不怜。”
【车右】古代车乘位于仆者右边的武士。庚信《樊哙见项王赞》:“樊哙将军,汉王~,不惮锋刃,何辞巵酒。”
【车载斗量】形容数量多。徐陵《答诸求官人书》:“四军五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