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ún①<名>小猪;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②<名>指豚形的器物。《论衡·率性》:“未入孔门时,戴鸡佩~,勇猛无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í马、牛、羊等动物生在趾端的角质物,也指具有这种角质物的脚。
【蹄筋】(~儿)牛、羊、猪的四肢中的筋,作为食物时叫做蹄筋。
【蹄子】(1)<口>蹄。(2)<方>肘子①。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ráng①<名>稻麦等粮食作物的茎杆。《齐民要术·杂说》:“场上所有~、谷稖等,并须收贮一处。”②<形>丰收。《论积贮疏》:“世之有饥~,天之行也,禹汤之矣。
ráng<形>多,盛。《汉书·张敝传》:“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于在三辅尤为剧。”
【穰穰】五谷丰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ián①<动>通“畋”,打猎。《庄暴见孟子》:“何以能~猎也?”②<动>耕种。后来写作“佃”。《汉书·高帝纪》:“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之。”③<名>田地;农田。《桃花源记》:“有良~美池桑竹之属。”
【辨】田,畋,佃。在打猎和耕种的意思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思,“佃”、“畋”没有。“佃”后来指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租种别人土地的农民,读diàn,“田”、“畋”都没有这个意义和读音。
【田父】老农夫。
【田田】⒈很大的声音。⒉莲叶茂密的样子,也代指莲叶。⒊新鲜碧绿的样子。⒋浓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