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o①<形>健壮。《淮南子·俶真》:“~狗之死也。”
【又】<形>凶暴。《墨子·节用中》:“猛禽~兽。”②<形>狡猾。《战国策·齐策四》:“~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ān①<代>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捕蛇者说》:“以俟夫观风者得~。”②<代>表示疑问,相当于“何”,可译作“怎么”、“哪里”。《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③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④<副>多用于反问,相当于“怎么”。《<论语>十则》:“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⑤<助>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常可不译。《毛遂自荐》:“此百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⑥<助>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呢”。《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⑦<助>用于句中,表示语气舒缓、停顿。《望洋兴叹》:“于是~河伯欣然自喜。”《<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记载而语~不详。”⑧词缀,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的样子”;在动词前可译作“……地”。《阿房宫赋》:“盘盘~,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黄生借书说》:“必虑人逼取,而惴惴~摩玩之不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ī①<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则罔。”②<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得明君。”③<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也,祭祀必祝之。”④<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出门啼。”
【思理】思辨能力。
【思致】思想情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ì①<动>陈列;陈设。陶渊明《杂诗》:“觞弦~朝日,樽中酒不燥。”②<名>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以成其事。”③<名>商店;店铺。《训俭示康》:“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④<名>集市;街市。《马伶传》:“列兴化于东~,华林于西~。”⑤<动>放肆;放纵;任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其端。”⑥<动>伸展;扩展。《左传·僖公三年》:“(晋)又欲~其西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