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①<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达于汉阴。”②<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锐意欲行大改革矣。”③<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④<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语言。”⑤<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⑥<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其有无。”⑦<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⑧<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五经,贯六艺。”⑨<副>全部;普遍。《核舟记》:“~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⑩<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
【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
【通家】⒈世交。⒉姻亲;结为姻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óng①<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②<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③<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④<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⑤<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⑥<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
【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
【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
【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uò①<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②<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③<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响。”《狱中杂记》:“此疫~也。”④<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焉。”⑤<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气,再鼓而衰。”⑥<动>干;做。《出师表》:“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⑦<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⑧<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浑天仪。”⑨<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赋,是所望于群公。”⑩<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⑾<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入手。”⑿<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索索。”
【作计】⒈主意。⒉打主意。
【作色】生气;变脸色。
【作手】能手。
【作死】自寻死路。
【作用】⒈努力。⒉作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ì①<动>败坏。《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训俭示康》:“风俗颓~如是。”②<名>弊病;害处。《六国论》:“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③<形>困乏;疲惫。《过秦论》:“率疲~之卒,将数百之众。”《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又】通“敝”,困顿;失败。《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