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o①<名>一种猛禽,似鹰而大,黑褐色。《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必射~者也。”《观猎》:“回看射~处,千里暮云平。”②<动>通“彫”。刻镂。《核舟记》:“启窗而观,~栏相望焉。”③<动>彩画;装饰。《柳毅传》:“~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④<动>通“凋”。损伤;衰败。《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
【辨】雕,琱,鵰,彫,凋。“雕”与“鵰”在凶猛的鸟的意义上,“琱”、“彫”与“彫”在雕刻和画意义上,“凋”与“彫”在草木衰落的意义上,分别是同义词。但“鵰”、“琱”、“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ān蚶子。
【蚶子】(hānzi)软体动物,壳厚而坚硬,外表淡褐色,有瓦垄状的纵线,内壁白色,边缘有锯齿。肉可食。也叫瓦垄子或瓦楞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lòu①<动>本指可供雕刻的钢铁。
【引】雕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②<动>开凿;凿通。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灵山。”
【镂冰雕朽】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徒劳无功。
【镂月裁云】比喻精巧。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见〖蛤蟆〗(hámó)、〖蛤蟆夯〗。另见gē。
【蛤蚧】(géjiè)爬行动物,形似壁虎而大,头大,背部灰色而有红色斑点。吃蚊、蝇等小虫。中医用做强壮剂。
【蛤蜊】<轻>(1)软体动物,长约三厘米多,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2)文蛤的通称。
【蛤蟆】【虾蟆】<轻>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蛤蟆夯】用电动机作动力的夯,工作时铁砣转动,把夯带动跳起,随即向前移动,砸实地基。工作方式象蛙跳。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