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àn①<动>分;分开。柳宗元《封建论》:“遂~为十二,合为七国。”②<动>区别;分辨。《庄子·天下》:“~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③<动>判决;判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④<形>分明;清清楚楚。《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合】两半相合,配合。
【判袂】别离。
【判若云泥】差别之大犹如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泥土那样距离遥远。比喻事物之间的悬殊差异。也作“判若天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uò①<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②<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③<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④<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⑤<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⑥<连>假如;如果。《殽之战》:“~潜师以来,国可得也。”⑦<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水旱,民不困乏。”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有光。”⑨<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华】若木之花。
【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
【若时】⒈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⒉此时。⒊彼时。
【若属】你们这些人。
【若许】犹“如许”。如此。
【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óng①<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毛。”②<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稀鳞绝,悲怆不胜。”③通“洪”。⒈<形>大。《陋室铭》:“谈笑有~儒,往来无白丁。”⒉<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⒊<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
【鸿儒】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
【鸿绪】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
【鸿洞】⒈虚空混沌的样子。⒉弥漫无边,连成一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ōu(1)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暗~|交通~。(2)(~儿)浅槽;和沟类似的洼处:地面上轧了一道~|瓦~里流下水来。(3)(~儿)一般的水道:山~|小河~儿。
【沟渎】<书>沟渠。
【沟灌】农田灌溉的一种方法,在农作物行间挖沟培垄,把水引到沟里,水从边上渗入土垄。
【沟壑】山沟;坑:~纵横。
【沟渠】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的统称。
【沟施】见〖条施〗。
【沟鼠】褐家鼠的通称。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两国文化|~南北的长江大桥。
【沟洫】<书>水道;沟渠。
【沟沿儿】沟渠的两岸。
【沟子】<方>沟。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