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①<名>一种蒿类植物。《诗经·采葛》:“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形>冷清;凄凉。《岳阳楼记》:“满目~然。”③<名>姓。
【萧墙】宫内当门的小墙,代称内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áo①<名>官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车前八个天~判,车后若干递送夫。”②<形>众;群。《国语·周下》:“且民所~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恶,鲜其不废也。”③<名>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④<名>辈;等。与现代汉语的“们”略相当。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效也。”
【曹党】群党,邪恶势力的集团。《管子·法法》:“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起而乱贼作矣。”
【曹偶】侪辈;同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往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四人。”
【曹伍】1.卒伍,军队的基层组织。《后汉书·马融传》:“~相保,各有分局。”2.泛指队伍。曾巩《福州上执政书》:“及去秋到职,闽之馀盗,或数十百为~者,往往蚁聚于山谷。”
【曹司】官署,谓诸曹郎中职司的所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ì(1)躲开;回避:~雨|~风头|~而不谈。(2)防止:~孕|~雷针。
【避风港】供船只躲避大风浪的港湾。
【避讳】1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避讳】2<轻>(1)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旧时迷信,行船的人~‘翻’、‘沉’等字眼儿。(2)回避。
【避忌】避讳(bìhui)。
【避雷器】保护电气设备或无线电收音机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原理和避雷针相同。
【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
【避乱】躲开混乱局面。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主观、片面。
【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避世】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
【避暑】(1)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2)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的药。
【避孕】用器械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使不受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í①<名>席子;用草、竹篾、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黄泉共为友。”
【又】<名意动>以……为席。《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地倚墙而坐。”②<名>席位;坐位。《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③<名>酒席;筵席。《群英会蒋干中计》:“瑜命撤~,诸将辞出。”④<名>船帆。李白《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欲进波连山。”⑤<动>凭借;倚仗。《汉书·刘向传》:“吕产禄~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