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ò①<名>口液;唾沫。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②<动>吐唾沫。《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其面。”③<动>吐出。《礼记·曲礼上》:“让食不~。”
【引】轻视;鄙弃。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弃如粪丸。”
【唾手】比喻极易办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iàn①<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长。”②<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山而居。”③<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④<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皆楚歌。”⑤<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则字平如砥。”⑥<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
【面壁】⒈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⒉佛教指修行。
【面墙】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
【面首】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ǐ①<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知智穷兵败,乃~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喜。”②<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为诗曰……。”③<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名为罗敷”④<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不驱卿,逼迫有阿母。”⑤<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见异物也。”⑥<介>从;由。《察今》:“其剑~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南海还。”⑦<介>在;自从。《三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⑧<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⑨<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萧、曹等皆卑下之。”⑩<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异。种种在其中。”
【自好】自洁其身。
【自谴】自己排谴忧虑。
【自修】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
【自许】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
【自引】⒈自己辞去官职。⒉自杀。
【自用】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àn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戈寥落四周星。”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城之具也。”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法官也。”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霄。”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你甚事?。”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兮。”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⑨<名>天下。见“干支”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也。”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优于将略。”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权放一日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