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ǐ①<动>要求;责成。《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效力,恐未效而死。”②<形>欺诈;狡诈。《屈原列传》:“而设~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③<形>奇怪;异常。《新唐书·吐蕃传》:“上宝器数百具,制治~殊。”④<动>违背;不符。《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不祥莫大焉。”⑤<动>隐蔽。《<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踪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ǎ①<形>正确的。《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言。”②<形>高雅;不俗。《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望,棨戟遥临。”③<副>平素;一向。《张衡传》:“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④<副>很;甚。《后汉书·窦后记》:“及见,~以为美。”
【雅故】⒈以往;向来。⒉从前的。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ì①<动>分;分开。《项脊轩志》:“迨诸父~爨,内外多置小门。”②<形>差别;不同。《寡人之于国也》:“是何~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③<形>奇特。《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蛇。”
【又】<形意动>以……为异。《桃花源记》:“渔人甚~之。”④<形>特殊。《劝学》:“君子生非~也,善假于物也。”⑤<形>优异;杰出。《促织》:“无何,宰以卓~闻。”⑥<形>别的;另外的。《某藷疏序》:“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日也。”⑦<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训俭示康》:“果、肴非远方珍~。”《促织》:“成述其~。”
【异端】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主张或言论。
【异日】⒈他日;将来。⒉以往、从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ú①<名>风俗;习俗。《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之一改也。”②<名>世俗;一般的人。《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兮,固将愁苦而终穷。”③<名>通俗;民间。《林黛玉进贾府》:“南省~谓之辣子。”④<形>庸俗;平庸。《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人。”⑤<名>佛教、道教称世间或未出家的人。李石《续博物志》:“僧一行,本名遂,~姓张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