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o①<名>一种猛禽,似鹰而大,黑褐色。《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必射~者也。”《观猎》:“回看射~处,千里暮云平。”②<动>通“彫”。刻镂。《核舟记》:“启窗而观,~栏相望焉。”③<动>彩画;装饰。《柳毅传》:“~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④<动>通“凋”。损伤;衰败。《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
【辨】雕,琱,鵰,彫,凋。“雕”与“鵰”在凶猛的鸟的意义上,“琱”、“彫”与“彫”在雕刻和画意义上,“凋”与“彫”在草木衰落的意义上,分别是同义词。但“鵰”、“琱”、“凋”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意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ān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此外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肝癌】肝脏的恶性肿瘤。症状是右上腹部疼痛,肝脏肿大,硬变,食欲不振,腹水,消瘦,有时出现黄疸。
【肝胆】(1)比喻真诚的心:~相照。(2)比喻勇气、血性:~过人。
【肝儿】指食用的猪、牛、羊等动物的肝脏。
【肝风】中医指有头晕、头痛、耳鸣、心烦、手足抽搐等症状的病。
【肝火】指容易急躁的情绪;怒气:动~|~旺。
【肝气】(1)中医指有两肋胀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病。(2)容易发怒的心理状态。
【肝糖】见〖糖原〗。
【肝吸虫】寄生虫,身体扁平,前端尖,雌雄同体。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先在淡水螺体内发育,然后侵入淡水鱼体内,人吃生鱼或喝含幼虫的水就会感染发病。患者有消瘦、贫血、肝肿大等症状。另外一种主要寄生在牛、羊等肝脏内。也叫肝蛭。
【肝炎】肝脏发炎的病,由病毒、梅毒螺旋体、变形虫或磷、砷等药物中毒引起。通常说的肝炎指由病毒引起的。参看〖病毒性肝炎〗。
【肝硬变】慢性病,由营养不良、酒精中毒等原因引起。症状是食欲不振、消瘦、右上腹部胀痛、肝脏变硬、脾肿大、腹水等。也叫肝硬化。
【肝脏】肝。
【肝蛭】见〖肝吸虫〗。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qiā(1)用指甲按;用拇指和另一个指头使劲捏或截断:~两下也可以止痒|不要~公园里的花儿|把豆芽菜的须子~一~。(2)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一把~住。(3)<方>(~儿)量词,拇指和另一手指尖相对握着的数量:一~儿韭菜。
【掐巴】<方>用力紧紧地握住,比输束缚箝制。
【掐诀】和尚、道士念咒时用拇指掐其他指头的关节。
【掐子】(qiāzi)掐③:一大~草。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shèn人或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外缘凸出,内缘凹进,暗红色,表面有纤维组织构成的薄膜,有血管从内缘通入肾内。血液流过时,血内的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被肾吸收,分解后形成尿,经输尿管输出。也叫肾脏,通称腰子。
【肾病综合症】以全身水肿、蛋白尿、血浆蛋白降低、胆固醇等脂类血浓度增高为特征的症候群。
【肾结核】病,由结核杆菌侵入肾脏引,起症状是尿中带脓或血,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疼痛。
【肾囊】中医指阴囊。
【肾上腺】内分泌腺之一,共有两个,位置在两个肾脏的上面,形状扁平,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调节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皮质有促进蛋白质分解,调节水和钠、钾等的新陈代谢,增进身体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等作用。也叫肾上体或副肾。
【肾炎】肾脏发炎的病,病原体主要是链球菌,症状是尿中出现血球和蛋白,尿量减少,血压升高,水肿,头痛等。
【肾盂】肾脏的一部分,是圆锥形的囊状物,下端通输尿管。
【肾盂炎】肾盂发炎的病,病原体主要是大肠杆菌,症状是发高热、腰部疼痛、小便次数增多。
【肾脏】肾。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