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⑦<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京邑,不足为异。”⑧<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裹头。”
yù①<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也。”②<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师。”
yú<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br>
【与国】友好的国家。
【与手】施毒手杀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òu①<动>接受;承受。《鸿门宴》:“项王则~璧,置之坐上。”②<动>听从。《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命。’”③<动>遭受。《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之饥。”④<动>通“授”。给予;授予;传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生】禀性。
【受室】娶妻。
【受知】受人知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óng①<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②<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③<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④<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⑤<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⑥<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
【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
【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
【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kē①<名>类别;门类。《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②<名>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门类、名目。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试,亦不废诗。”③<名>法律;法律条文。《出师表》:“若有作奸犯~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④<动>征收;摊派。《促织》:“里胥猾黠,假此~敛丁口。”⑤<名>传统戏曲剧本表示角色的舞台动作及表情的用语。《长亭送别》:“红递酒,旦把盏长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