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①<动>避开;离开。《左传·成公三年》:“虽遇执事,其弗敢~。”②<动>违反;违背。《殽之战》:“孤~蹇叔,以辱二三子。”③<形>邪恶。《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
【违误】违背命令而耽误了公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āng①<名>地方行政区域或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使之相宾。”⒉春秋齐制,十连为乡。《国语·齐语》:“十连为~,~有良人焉。”
【又】十率为乡。《管子·小匡》:“十率为~。”⒊汉制,十亭为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⒋唐宋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②<名>家乡;故乡。《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还,~音未改鬓毛衰。”③<名>地方;当地。《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俗好尚,习见习闻。”
xiàng<动>通“向”,朝向。《殽之战》:“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
xiǎng①<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帝纪》:“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其福。”②<名>通“响”,回声。《汉书·董仲舒传》:“如景~之应形声也。”②<动>通“享”。享用;享受。《汉书·文武帝》:“夫以朕之不德而专~独美福。”
【乡党】乡里;家乡。党,古代行政单位,五百户为一党。
【乡关】故乡。
【乡里】⒈所居之乡。⒉同乡。⒊妻的代称。
【乡邻】同乡;邻居。
【乡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中在各省进行的选拔举人的考试,由朝廷派考官主持,每三年一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ù①<动>背;用木板驮大东西。《愚公移山》:“命夸娥氏二子~二山。”《齐桓晋文之事》:“颁白者不~戴于道路矣。”②<动>负担;承担。《淮南子·主术》:“而智日困,而自~其责也。”
【又】<动使动>使……承担。《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③<动>蒙受;遭受。《窦娥冤》:“不明不暗,~屈衔冤。”④<动>背倚;背靠着。《礼记·孔子闲居》:“子夏蹶然而起,~墙而立。”⑤<动>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⑥<动>辜负;对不起。《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大王而~赵。”《左忠毅公逸事》:“吾上恐~朝廷,下恐愧吾师也。”⑦<动>违背;背弃。《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赵城。”⑧<动>失败。《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ú①<名>风俗;习俗。《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之一改也。”②<名>世俗;一般的人。《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兮,固将愁苦而终穷。”③<名>通俗;民间。《林黛玉进贾府》:“南省~谓之辣子。”④<形>庸俗;平庸。《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人。”⑤<名>佛教、道教称世间或未出家的人。李石《续博物志》:“僧一行,本名遂,~姓张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