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ǔ①<动>举起;擎起。《齐桓晋文之事》:“吾力足以~百钧。”②<动>拿,用。《赤壁之战》:“吾不能~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③<动>举出;提出。《屈原列传》:“~类迩而见义远。”④<动>起身;腾起。《吕氏春秋·论威》:“兔起凫~。”⑤<动>挂起;升起。《赤壁之战》:“中江~帆。”⑥<动>推举;推荐。《陈情表》:“后刺史臣荣~臣秀才。”⑦<动>举用;任用。《屈原列传》:“莫不求忠以自为,~贤以自佐。”⑧<动>发动;兴起。《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而争起矣。”⑨<动>举行;实行。《陈涉世家》:“今亡亦死,~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⑩<名>举动;行为动作。《谭嗣同》:“全在天津阅兵之~。”⑾<动>攻克;攻占。《过秦论》:“南取汉中,西~巴蜀。”⑿<动>完成;成功。《孔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⒀<动>生育;养育。《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母窃~生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生男慎莫~,生女哺用脯。”⒁<动>检举;揭发。柳宗元《时令论上》:“恤孤寡,~阿党。”⒂<名>科举;科举考试。《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下第。”
【又】<动>应举;参加科举考试。韩愈《讳辨》:“愈与李贺书,劝贺~进士。”⒃<动>中举;考中。《芋老人传》:“乙先得~,登仕路。”⒄<形>全;整个。《屈原列传》:“~世皆浊而我独清。”⒅<副>全;都。《庄暴见孟子》:“~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⒆<形>尽;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⒇<动>点起为;点燃。《孙膑减灶》:“暮见火~而俱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ǎng①<形>弯曲,与“直”相对。《荀子·王霸》:“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也。”②<形>不正直的;邪恶的。《训俭示康》:“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道速祸。”③<动>歪曲;曲解。《书博鸡者事》:“臧使者~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④<动>冤枉;冤屈。《狱中杂记》:“其~民也,亦甚矣哉。”⑤<动>委屈;降低身份。《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副>徒然;白白地。李白《清平调》:“云雨巫山~断肠。”
【枉法】执法者出于私利或某种企图而歪曲、破坏法律。
【枉驾】敬辞。屈驾;屈尊相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uò①<动>放置;安放。《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手足。”王符《潜夫论·德化》:“放之大荒之外,~之幽冥之内。”(放:驱逐。大荒:边远的地方。幽冥:昏暗的地方。)这个意义又写作“厝”。②<动>施行。《周易·系辞上》:“举而~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又】处理,置办。《宋史·徽宗纪》:“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置。”③<动>废弃;放弃。柳宗元《断刑论》:“此刑之所以不~也。”④通“错”。交错;间杂。《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外]迫貉路,内~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
zé通“笮”。压。《史记·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与争门,~指。”(指:手指。)
【措大】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措身】也作“厝身”。安身;置身。《后汉书·郎顗传》:“人贱言废,当受诛罚,征营惶怖,靡知~。”
【措手】也作“厝手”。着手处理;插手。《晋书·刘弘传》:“今公私并兼,百姓无复~地。”
【措意】注意;着意;留意。王充《论衡》:“用心~,何其不平也?”
【措置】安放;处理。《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躇无所~,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í①<形>不弯曲。《劝学》:“木~中绳,輮以为轮。”②<形>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兮,虽僻远其何伤。”③<形>正确。《<指南录>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④<形>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指,千百成峰。”⑤<形>纵的;竖的。《阿房宫赋》:“~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⑥<动>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锐士。”⑦<名>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⑧<动>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于省内。”⑨<副>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⑩<副>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上载公子上坐。”⑾<副>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为此廪廪也。”⑿<副>简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斯役之价值,~可惊天地泣鬼神。”⒀<介>当。《垓下之战》:“~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裰】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