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òng①<形>竖,与“横”相对。《游黄山记》:“四顾奇峰错列,众壑~横。”②<动>放。《殽之战》:“奉不可失,敌不可~。~敌,患生;违天,不祥”。③<动>放纵;放任。《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情以傲物。”《赤壁赋》:“~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④<动>驱。《失街亭》:“延挥刀~马,直取张郃。”⑤<动>腾跃。《美猴王》:“(石猴)将身一~,径跳入瀑布泉中。”⑥<连>即使;纵放。《垓下之战》:“~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信凌君窍符救赵》:“且公子~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姊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ēng①<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②<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③<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④<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⑤<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⑥<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⑦<名>景象;景色。如“风景”。⑧<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⑨<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ǐ①<名>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者,笞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②<动>停止。《察今》:“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又】<动使动>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之)不内。”③<动>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文殊院。”④<动>留住。《荷蓧丈人》:“~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⑤<动>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之。”⑥<动>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⑦<副>通“只”。只是;仅仅。《黔之驴》:“技~此耳。”《活板》:“若~印三二本,未为简易。”⑧<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南山》:“既曰归~,曷又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iáo①<名>古代用以照明的火炬。《诗经·小雅·庭燎》:“庭~之光。”
liǎo①<动>放火焚烧草木。《诗经·小雅·正月》:“~之方扬,宁或灭之?”②<动>烘烤。《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衣。”
【又】烧焦。《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毛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