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动>拉;拖。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酒酣懒舞谁相~,诗罢能吟不复听。”李商隐《韩碑》诗:“长绳百尺~碑倒。”
yì通“枻”,船旁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á(1)耙子:钉~|粪~。(2)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地已~好了|把谷子~开晒晒。另见‘钯’bǎ。
【耙子】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fú①<动>搀扶;扶持。《季氏将伐颛臾》:“危而不持,颠而不~。”②<动>扶着;拄着。《孔雀东南飞》:“新妇初来时,小姑始~床。”《游黄山记》:“~杖望朱砂庵而登。”③<动>帮助;援助。《战国策·宋卫策》:“~梁伐赵。”④<介>沿着。《桃花源记》:“便~向路,处处志之。”⑤<动>抱,带。《谭嗣同》:“至七月,乃~病入觐。”⑥<量>古代长度单位,四寸为扶。《礼记·投壶》:“筹,室中五~,堂上七~。”
【扶光】扶桑之光,日光。
【扶桑】⒈神话传说中的海外大树木。⒉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按方向,位置约相当于日本,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
【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扶翼】⒈扶持。⒉辅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í(1)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用畜力或机器(如拖拉机)牵引。(2)用犁耕地。
【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也叫铧。
【犁镜】犁上的一个零件,是安在犁铧的上方、向一侧倾斜的一块弯板,用铸铁或钢制成,表面光滑,作用是把犁起的土翻在一边。
【犁牛】<方>耕牛。
【犁杖】<轻><方>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