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哺乳动物,头大,鼻子和口吻都长,眼睛小,耳朵大,脚短,身体肥。肉供食用,皮可制革,鬃可制刷子和做其他工业原料,粪尿可做肥料。
【猪倌】(~儿)专职养猪的人。
【猪獾】哺乳动物,背部淡黑色或灰色,四肢棕黑色,头部有一条白色纵纹,颈、喉、耳朵和尾部白色。毛皮可以制褥子。也叫沙獾。
【猪苓】真菌的一种,外皮黑色或黑褐色,里面白色,形状象猪粪。可以入药,是利尿剂。
【猪笼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基部扁平,尖端长着一个圆筒状带盖的囊,囊底能分泌液体,昆虫飞进囊中,就淹死在液体里,化为养料。产于热带地方。供观赏。
【猪笼草】见〖铁线蕨〗。
【猪猡】<方>猪。
【猪囊虫病】一种寄生虫病。猪吃了含有钩绦虫卵的人粪而引起,寄生在猪的全身。有囊虫的猪肉,俗叫米心肉,人吃了这种肉,就会患绦虫病。
【猪排】炸着吃或煎着吃的大片猪肉。
【猪婆龙】鼍的通称。
【猪瘟】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滤过性病揪引起,症状是卧着不起,发高烧,流泪,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起初便秘,接着拉稀,几天之内就会死亡。
【猪油果】见〖油瓜〗。
【猪崽儿】<口>小猪。
【猪鬃】猪的颈部的较长的毛,质硬而韧,可用来制刷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tū①<动>急速地向前冲;冲击。《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出刀枪鸣。”②<形>突然。《诗经·甫田》:“未几见兮,~而弁兮。”③<形>高起;凸起。《过小孤山大孤山》:“自舟中望山,~兀而已。”④<名>烟囱。《曲突徙薪》:“更为曲~,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突骑】冲锋陷阵的骑兵。
【突将】冲锋陷阵的将士。
【突兀】⒈高耸。⒉突然;意外。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豨
狶xī
〈名〉
(1)[野]猪;大猪[swine;pig;hog]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墨子》
(2)又如:豨突(像野猪一样奔窜);豨膏(猪油);豨首(即豕首。天名精的别名)
(3)古代楚人对小猪的称谓[pig]
豨,《字书》云:“东方名豕也。”——《尔雅》
(4)象声词。表示叹息声[hi]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常用词组
◎豨莶xīxiān
[SaintPaul's-wort]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对生,头状花序,以全草入药,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
yǒng①<形>勇敢。《冯婉贞》:“以三保~而多艺,推为长。”②<形>旺盛。《游黄山记》:“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