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①<数>三;第三。②<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
【三尺】⒈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⒉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
【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三宫】⒈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⒉三个星座。明⒊堂、辟雍、灵台。⒋皇帝、太后、皇后。
【三军】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⒉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⒊全军,通称军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ō(1)鸟兽、昆虫住的地方:鸟~|狗~|蚂蚁~|喜鹊搭~。(2)比喻坏人聚居的地方:土匪~。(3)<方>(~儿)比喻人体或物体所占的位置:他不动~儿|这炉子真碍事,给它挪个~儿。(4)(~儿)凹进去的地方:夹肢~|酒~儿。(5)窝藏:~主。(6)郁积不得发作或发挥:~工|~火。(7)使弯或曲折:把铁丝~个圆圈。(8)量词,用于一胎所生的或一次孵出的动物(猪、羊、狗、鸡等):一~下了五只小猫|孵了几~小鸡。
【窝憋】<轻><方>烦闷;不舒畅(多指有不如意的事情)。
【窝藏】私藏(罪犯、违禁品或脏物)。
【窝工】因计划或调配不好,工作人员没有工作可做或不能发挥作用。
【窝火】(~儿)憋气②:窝了一肚子火。
【窝家】窝主。
【窝囊】<轻>(1)因受委屈而烦闷。(2)无能;怯懦。
【窝囊废】<方>怯懦无能的人(含讥讽意)。
【窝棚】<轻>简陋的小屋。
【窝铺】供睡觉的窝棚。
【窝头】用玉米面、高粱面或别种杂粮面做的食物,略作圆锥形,底下有个窝儿。也叫窝窝头。
【窝心】<方>因受到委屈或侮辱后不能表白或发泄而心中苦闷。
【窝赃】明知是犯罪分子的脏款、赃物而代为藏匿、转移的违法犯罪行为。
【窝主】窝藏罪犯、违禁品或赃物的人或人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liǎng①<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鬓苍苍十指黑。”②<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③<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④<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⑤<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
【两端】⒈事物的两头;两方面。⒉模棱两可;观望不定。
【两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
【两曜】日和月。
【两造】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kuài①<名>土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②<形>孤独。宋玉《九辨》:“~独守此无泽兮。”③<量>块(后起意义)。刘弇《蒲四杂诗》:“赖足尊中物,时将~磊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