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1)躲开;回避:~雨|~风头|~而不谈。(2)防止:~孕|~雷针。
【避风港】供船只躲避大风浪的港湾。
【避讳】1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避讳】2<轻>(1)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儿:旧时迷信,行船的人~‘翻’、‘沉’等字眼儿。(2)回避。
【避忌】避讳(bìhui)。
【避雷器】保护电气设备或无线电收音机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原理和避雷针相同。
【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
【避乱】躲开混乱局面。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主观、片面。
【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避世】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
【避暑】(1)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2)避免中暑:天气太热,吃点~的药。
【避孕】用器械或药物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使不受孕。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huò①<名>灾难;灾祸。《老子》:“~兮福所倚。”②<动>危害;降祸。《左传·昭公元年》:“子木有~人之心。”>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ù①<动>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孤。”②<动>上;上登。《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车。”③<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④<动>参加;参与。《芋老人传》:“知从郡城~童子试归。”⑤<动>承受;接受。《殽之战》:“使归~戮于秦。”⑥<动>择取;效法。《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⑦<动>成就;成功。《乐羊子妻》:“当日知其所亡以~懿德。”《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⑧<动>看;观赏。《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菊花。”⑨<介>向;从;跟。《狱中杂记》:“余尝~老胥而求焉。”⑩<介>就着;根据。《芋老人传》:“然~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复东行,必不倾危矣。”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就使】即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ú①<形>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也泛指幸福、福气。《老子》:“祸兮~所倚。”②<动>赐福;保佑。《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也。”③<名>祭祀用过的酒肉。《周礼·天官》:“凡祭祀之致~者,受而膳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