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ǐ①<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②<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③<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
【尺书】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文篇具在。”
【尺素】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í①<名>名籍。写有朝臣姓名、年龄、身份、状貌特征,长二尺,挂在宫门上以备官员出入时查对的竹片。《黄生借书说》:“通~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②<名>名册;登记簿。《复庵记》:“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③<动>登记入册。《鸿门宴》:“~吏民,封府库。”④<名>书籍;书册。《活板》:“板印书~,唐人尚未盛为之。”⑤<名>籍贯。韩愈《寄崔立之》:“旧~在东都。”⑥<名>籍田。君王在京城附近占有的田地。《国语·周语》:“王治农于~。”⑦<动>通“藉”,践踏。《汉书·天文志》:“兵相跆~。”
jiè①<动>通“藉”,凭借。《韩非子·五蠹》:“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仁义。”②<动意动>通“藉”,以……为垫。班固《答宾戏》:“徒乐枕经~书,纡体衡门。”
【辨】籍,藉。见“藉”字。
【籍田】⒈帝王在京城附近占有的田地。⒉帝王在春耕前到在京城附近所占的田中象征性耕作田地,以奉祀宗庙、鼓励农耕。
【籍在】顾赖;慰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ǔ①<名>古代军队的最小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阵,先偏后~。”②<名>古代居民的编制单位,五家为伍,常以“编伍”借指民间。《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③<名>队伍;行列。《过秦论》:“蹑足行~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④<名>同类;同伙。《史记·淮阴侯列传》:“生乃哙等为~。”
【伍人】古代军队或户籍编在同伍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ú①<名>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等用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制成,从中间剖分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对合验证。《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合~,疑之。”②<名>祥瑞的征兆。迷信人认为是天神示给人的某种启示。《汉书·扬雄传》:“方将俟元~,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③<名>古代下行公文的一种文本。《商君书·定分》:“各为尺六寸之~,明书年、月、日、时、所问法令之名,以告吏民。”④<动>相合;符合。《汉书·扬雄传·甘泉赋》:“同~三皇,录功五帝。”⑤<名>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林黛玉进贾府》:“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等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