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ì①<名>眼泪。《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左忠毅公逸事》:“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②<动>流眼泪;哭泣。《柳敬亭传》:“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泣矣。”③<名>鼻涕。王褒《僮约》:“目泪下,鼻~长一尺。”
【辨】涕、泗、泪。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泪。
【涕泗】眼泪与鼻涕,形容悲痛之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èi①<名>眼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闻涕~满衣裳。”②<名>像眼泪的东西。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偏照画堂秋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āo①<动>交叉;交错。《鸿门宴》:“~戟之士欲止不内。”②<副>交互;交相。《与朱元思书》:“疏条~映。”③<动>交换;互换。《左传·隐公三年》:“故周郑~质。”④<动>交接;交合。《促织》:“自昏达曙,目不~睫。”⑤<动>结交;交往。《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诸侯。”⑥<名>交情;交谊。《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刭之~。”⑦<名>同盟;盟约。《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过秦论》:“合从缔~,相与为一。”⑧<名>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左传·僖公五年》:“其九月十月之~乎?”⑨<动>接受。《水浒传》:“一手~钱,一手~货。”⑩<副>全;都。《报刘一丈书》:“闻者亦心计~赞之。”⑾<名>交州的省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广市鲑珍。”
【交和】⒈互相和好,和合。⒉两军对垒。
【交交】⒈象声词,鸟鸣声。⒉鸟飞来飞去的样子。⒊交加错杂的样子。
【交通】⒈空间上的彼此通达。⒉交往;交游。⒊暗中勾结。⒋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交游】⒈交际;交往。⒉有交往的朋友。
【交子】宋代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uí①<名>边疆,边境。又写作“陲”。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②<动>垂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帘。”《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香囊。”③<动>垂落,落下。《荆轲刺秦王》:“士皆~泪涕泣。”《行路难》:“闲来~犯钓碧溪上。”④<动>流传。《荀子·王霸》:“名~乎后世。”成语有“永垂不朽。”⑤<动>临近。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以大杖击二十,~死。”⑥<副>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白居易《答崔侍郎书》:“~问以鄙况。”《中山狼传》:“请诉之,愿丈人~听。”
【垂成】1.接近完成。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实欲使卒~之功,编于前史之末。”2.指庄稼将近成熟。苏轼《祈睛吴山祝文》:“岁既大熟,惟神之赐;害于~,匪神之意。”
【垂垂】1.渐渐。2.表下落。3.低垂。4.延伸。
【垂拱】1.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而治。”后多用以颂扬帝王无为而治。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鸣琴~,不言而化。”2.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而观其孰胜。”3.两手重合而下垂,表恭敬。《礼记·玉藻》:“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视下而听上。”
【垂暮】傍晚,比喻晚年。
【垂荣】焕发光彩。
【垂世】留传后世。
【垂示】1.留给后人示范。范晔《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无以述遵先世,~后世也。”2.谦词。表示对方居高以示下。骆宾王《和<闺情诗>启》:“学士袁庆隆奉宣教旨,~《闺情诗》并序。”
【垂髫】古时候儿童头发下垂,故用以代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并怡然自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