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①<名>嘴。《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与?”②<名>人口。《治平篇》:“视高、曾时~已不下五六倍。”③<量>(一)个。用途广泛。《晋书·刘曜载记》:“献剑一~。”《水经注·资水》:“水南十里有井数百~。”④<名>器物的口。《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⑤<名>进出的通道。《石钟山记》:“彭蠡之~有石钟山焉。”《桃花源记》:“山有小~,仿佛若有光。”⑥<名>刀剑的刃。《水浒传》:“砍铜剁铁,刀~不卷。”⑦<名>中医指寸脉。《史记·扁鹊见仓公列传》:“切其脉时,右~气急。”
【口面】争吵。
【口浅】口快;说话直截了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èi沸腾:~水|~油◇~天震地(形容极响的声音)。
【沸点】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随外界压力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沸泉】温度在80℃以上的泉水。
【沸热】形容温度高,热气大。
【沸腾】(1)液体到达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这时不仅液面发生汽化而且液体内部也发生汽化,产生气泡。(2)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满腔的热血已经~|工地上呈现着一派~的劳动景象。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mù①<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叱之。”②<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③<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而后得。”⑤<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
【目论】⒈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⒉肤浅之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ì①<形>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登泰山记》:“日上,正~如丹。”②<形>至诚;真纯。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心于诸贤腹中。”③<形>空;徒。成语有“~手空拳。”④<形>光;裸露。《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条条的。”
【赤壁】1.地名。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2.水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数千里。”
【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元好问《游黄华山》:“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无春容。”
【赤舌】谗言,口舌是非。
【赤县】1.“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扬雷声,强项闻至尊。”2.唐代指设在京城附近或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大县。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赤衣】原指罪犯穿的衣服,后泛指罪犯。刘向《新序·善谋》:“~塞路,群盗满山。”
【赤子】1.初生的婴儿。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2.旧指子民百姓。王安石《子美画像》:“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