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ū①<动>吐气。《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嘘毒疠。”②<动>呼叫;呼喊。《劝学》:“顺风而~,声非加疾也。”
【又】召唤;呼唤。《鸿门宴》:“欲~张良与俱去。”《屈原列传》:“疾痛惨怛,未尝不~父母也。”③<动>称呼。《大铁椎传》:“人以其雄健,~宋将军云。”④<助>用于感叹,经常“呜呼”连用。《伶官传序》:“呜~!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⑤<象声词>《口技》:“火爆声,~~风声,百千齐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1)生物体把液体、气体等从口或鼻孔引入体内:呼~|~烟。(2)吸收:~墨纸|~尘器。(3)吸引:~铁石。
【吸尘器】清除灰尘、粉末等用的机器,一般是用电动抽气机把灰尘、粉末等吸进去。
【吸附】固体或液体把气体或溶质吸过来,使附着在自己表面上,如活性炭吸附毒气和液体中的杂质。
【吸浆虫】昆虫,成虫身体小,橘红、橙黄或姜黄色,略象蚊子,触角细长,形状象一串珠子,有一对翅膀。幼虫扁卵形,颜色与成虫相同,吸麦粒中的汁。是农业害虫。
【吸力】就是引力,多指磁体作用所表现的吸引力。
【吸墨纸】一种质地疏松、吸水性能好的纸。用来吸收墨水。
【吸盘】某些动物用来把身体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的器官,形状象圆盘,中间凹。乌贼、水蛭等都有这种器官。
【吸取】吸收采取:~经验教训。
【吸食】用嘴吸进(某些食物、毒物等)。
【吸收】(1)物体把外界的某些物质吸到内部,如海绵吸收水,木炭吸收气体等。(2)特指有机体把组织外部的物质吸到组织内部,如肠黏膜吸收养分,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3)物体使某些现象、作用减弱或消失,例如弹簧吸收震动,隔音纸吸收声音等。(4)组织或团体接受某一个人成为自己的成员:~入党。
【吸收光谱】使白色的光通过炽热的气体或蒸气,再通过棱镜所产生的有许多暗线的光谱。暗线的位置和这种气体或蒸气所形成的明线光谱的明线的位置相同,这是因为炽热气体或蒸气吸收了它所发射的色光的缘故。太阳的光谱就属于这一种。也叫暗线光谱。
【吸水力】植物活细胞吸水的潜在能力。
【吸吮】吮吸。
【吸铁石】见〖磁铁〗。
【吸血鬼】比喻榨取带动人民血汗、过着寄生生活的人。
【吸芽】植物地下茎的节上或地上茎叶腋间发生的一种芽状体。常用作繁殖新株或更新母株的材料。
【吸引】把别的物体、力量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力|互相~。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iàng①<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马。”②<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幸复得此妇。”③<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之,亦不能至也。”④<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矣。”⑤<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乎?”
【又】<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田文。”⑥<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焉。”
xiāng①<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吊。”②<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③<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承。”
【相与】⒈一起;共同。⒉交往;结交。
【相得】关系融洽。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ōng①<动>通达;通过;通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达于汉阴。”②<动>贯通;沟通。《谭嗣同》:“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锐意欲行大改革矣。”③<形>畅通;没有阻隔。《论积贮疏》:“政治未必~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④<动>通报;转达。《孔雀东南飞》:“遣丞为媒人,主簿~语言。”⑤<动>交往;来往;结交。《汉书·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⑥<动>流通;交换。韩愈《原道》:“为之贾以~其有无。”⑦<动>交流;交谈。《君子国》:“唐敖见言可~,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⑧<动>通晓;精通。《张衡传》:“遂~五经,贯六艺。”⑨<副>全部;普遍。《核舟记》:“~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⑩<量>遍。《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
【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处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指记名在门籍,可以进入宫门。后称进士刚及第或刚做官叫“通籍”。
【通家】⒈世交。⒉姻亲;结为姻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