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1)(~儿)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会~|这两句~说得不妥当。(2)说;谈:~别。~家常|忆苦思甜~今昔。
【话把儿】话柄。
【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话别】别离前聚在一块儿谈话。
【话柄】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言论或行为。
【话茬儿】<方>(1)话头:我刚说到这儿,她就接上了~。(2)口风;口气:听他的~,这件事好办。
【话锋】话头:把~一转|避开~。
【话旧】跟久别重逢的朋友谈往事。
【话剧】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
【话口儿】<方>口气;口风。
【话里有话】(~儿)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题】谈话的中心:~转了。
【话筒】(1)见〖发话器〗。(2)微音器的通称。(3)向附近许多人大声讲话用的类似圆锥形的筒。也叫传声筒。
【话头】(~儿)谈话的头绪:打断~。
【话务员】使用交换机分配电话线路的工作人员。
【话匣子】<方>(1)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2)比喻爱说话的人。
【话音】(~儿)(1)说话的声音。(2)<口>言外之意:听他的~儿,准是另有打算。
【话语】言语;说的话:他~不多,可句句中听。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ōng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中肠】内心。
【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
【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ài①<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为城,以牒为械。”②<动>偑带;带着。《涉江》:“~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剑拥盾入军门。”③<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④<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愤,石泉咽而下怆。”⑤<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冯翊太守。”⑥<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ì①<动>扎,用尖利的东西刺。《寡人之于国也》:“是何异于~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周处》:“处即~杀虎,又入水击蛟。”②<名>尖利像针的东西,物体的尖端。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欲伤人。”《汉书·霍光传》:“若有芒~在背。”③<动>斥责,指责。《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世事。”④<名>名贴,相当于后来的名片。《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⑤担任州刺史或郡守。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连州。”
【刺刺】话很多的样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不能休。”
【刺配】古代对犯罪者的一种惩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将其押送到边远的地区服役。
【刺斜里】路侧;横里;旁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