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g①<动>计量;估计。《后汉书·王景传》:“景乃~瓶度地势。”②<动>商讨;商量。梁启超《谭嗣同》:“~办矿务也。”③<动>经商;贩卖货物。《商君书·垦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④<名>商人;贩卖货物的人。《齐桓晋文之事》:“~贾皆欲藏于王之市。”⑤<名>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马伶传》:“引~刻羽,抗坠疾徐。”⑥<名>星名。即“心宿”。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⑦<名>朝代名。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成汤灭夏所建,盘庚时迁都于殷,也称“殷商”、“殷”,传十七代,商纣王时被周武王所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í①<名>古代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器。”②<名>常;常道;法度。《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白居易《得丁陷贼庭判》:“难废~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ōu①<形>周密;细密。《谋攻》:“辅~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②<形>周到;周全。《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③<动>合;密合。《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复盖~密无际。”④<动>团结。《论语·为政》:“君子~而不比,小人比而不~。”⑤<动>环绕。《项脊轩志》:“垣墙~庭,以当南日。”⑥<形>全;周遍。《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身之帛缕。”⑦<名>朝代名。约公元1066年至公元256年。周朝的都城也称“周”。⑧<动>通“赒”。周济;救济。《齐民要术序》:“~人之急。”
【周遭】周围。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ǐng①<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之调。”②<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足之形成矣。”③<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大吕。”《阿房宫赋》:“~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④<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再拜。”⑤<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贵。”
【鼎鼎】⒈蹉跎。⒉盛大。
【鼎甲】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鼎食】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