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①<动>翻;翻转过来。《论语》:“譬如平地,虽~一篑,进,吾往也。”《鸿门宴》:“樊哙~其盾于地。”②<动>覆没。《六国论》:“至于颠~,理固宜然。”③<动>遮盖;掩蔽。《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生,为掩户。”《孔雀东南飞》:“枝枝相~盖,叶叶相交通。”④<动>伏兵。《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山下,大败之。”⑤<动>审察。《汉书·李寻传》:“反覆~愚臣之言。”⑥<副>反;反而。《诗经·节南山》:“不惩其心,~怨其正。”⑦<动>通“复”,回复,回。《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ōng①<名>祖宗;宗庙。《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②<名>祖宗;祖先。《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职。”③<名>宗族。《叔向贺贫》:“其~灭于绛。”④<动>祭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庙会同,非诸侯而何?”⑤<动>遵奉;尊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⑥<动>归往。《尚书·禹贡》:“江汉朝~于海。”⑦<名>本源。《庄子·知北游》:“将反于~。”
【宗祠】祠堂;家庙。
【宗法】⒈宗族之法。⒉旧时的家法。
【宗匠】学问、技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比喻君主或辅佐之臣。
【宗器】祭祀用的器具。
【宗事】⒈宗庙事务。⒉尊重其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iè①<动>熄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②<动>灭亡;消灭。《赤壁之战》:“今数雄已~,惟孤尚存。”③<动>消失;磨灭。《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④<形>暗。《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可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祀sì
〈动〉
(1)(形声。从示,巳声。“示”常与祭祀有关。本义:祭祀天神)
(2)同本义[worshipHeaven]
祀,祭无已也。——《说文》
祀,国之大事也。
左传·文公二年》
五祀。——《周礼·在宗伯》。郑注:“五色之帝。”
以雷鼓鼓神祀。——《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
(3)一说指祭祀地神
祠,祭也,天祭也。祀,地祭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
(4)祭祀[worship;offersacrificetothegodsorspirtsofthedead]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必祝之。——《战国策》
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明史·海瑞传》
(5)又如:祀灶(祭灶神。在腊月二十三日,为古代五祀之一);祀南北郊(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在城北郊外祭地);祀土(祭祀土地神);祀天(祭祀天神);祀孔(指祭祀孔子的典礼);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祀社(祭祀土神);祀奉(祭祀供奉);祀典(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祀物(祭祀所用的供物);祀命(祭祀的命令);祀享(祭祀供献);祀孤(祭祀孤魂);祀姑(古代旗帜名)
词性变化
◎祀sì
〈名〉
(1)祭神的地方[siteforsacrifice]
过墓则式,过祀则下。——《礼记》
(2)又如:祀堂(祭殿);祀舍(祭祀的房屋,庙宇);祀场(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祀坛(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
(3)世,代[generation]
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year]
惟十有三祀。——《书·洪范》
(5)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酒类、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sacrifice]
祀,国之大事也——《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