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1)昆虫,种类很多,有毒刺,能蜇人,常成群住在一起。(2)特指蜜蜂:~箱|~蜜。(3)比喻成群地:~起|~拥|~聚。
【蜂巢】蜂类的窝,特指蜜蜂的窝。
【蜂巢胃】反刍动物的胃的第二部分,内壁有蜂巢状的构造。
【蜂房】蜜蜂用分泌的蜂蜡造成的六角形的巢,是蜜蜂产卵和储藏蜂蜜的地方。
【蜂蜡】蜜蜂腹部的蜡腺分泌的蜡质,是蜜蜂造蜂巢的材料。通称黄蜡。
【蜂螨】蜜蜂的主要害虫,体椭圆形,赤褐色,寄生在蜂体多绒毛处,卵产在蜂巢内,影响幼蜂的发育,可引起蜂群灭亡。
【蜂密】密蜂用所采集的花蜜酿成的黏稠液体,黄白色,有甜味,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供食用和药用。也叫蜜。
【蜂鸟】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
【蜂起】象蜂飞一样成群起来。
【蜂王】母蜂。
【蜂窝】(1)蜂巢的通称。(2)象蜂窝似的多孔形状:~煤|混凝土构件上的~现象。
【蜂窝煤】用煤末掺适量石灰或黏土加水和匀,砸成的短圆柱形燃料,有许多上下贯通的孔。
【蜂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走):四面八方的人向广场~而来。
【酆都城】迷信传说指阴间。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shí①<动>知道;懂得。《谋攻》:“~众寡之用者胜。”《石钟山记》:“汝~之乎?”②<动>认识。《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③<动>识别;辨认。《采草药》:“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耳。”④<名>知识;见识。张衡《东京赋》:“鄙夫寡~。”
zhì①<动>通“志”。记;记住。《论语》:“默而~之。”②<名>通“帜”。标记;记号。《记王忠肃公翱事》:“公拆袄,出珠授之,封~宛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ng<名>鸟名,又叫黄莺、黄鹂。《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群~乱飞。”
【莺迁】唐代以来用作祝贺升官或迁入新居时的颂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āi①<副>怀疑。《后汉书·曹褒传》:“修补旧文,独何~焉?”②<动>嫌恶。
【又】嫉恨。③猜测。柳永《少年游》词:“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量。”④看;看待。刘长卿《小鸟篇上裴尹》诗:“少年挟弹遥相~,遂使惊飞往复回。”⑤<语气词>。表示感叹,一般用于词曲的句末。董解元《西湘记诸宫调》卷七:“都是俺今年浮灾,烦恼煞人也~!”
【猜贰】疑忌。《梁书·侯景传》:“臣闻股肱体合,则四海和平;上下~,则封疆幅裂。”
【猜隙】因猜忌产生裂痕。《宋书·刘湛传》:“及俱被时遇,~渐生。”
【猜险】多疑而阴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