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①<名>精米;上等的细米。《庄子·人间世》:“鼓荚播~,足以食十人。”②<名>精华。《阿房宫赋》:“齐楚之~英。”③<形>精粹;精纯。《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铜铸成。”④<形>精良;精锐。《赤壁之战》:“兵~粮多,足以立事。”⑤<形>精美;美好。《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妙细无双。”⑥<动>精通;谙熟。《冯婉贞》:“~技击者不过百人。”⑦<形>精湛;精妙。《卖油翁》:“吾射不亦~乎?”⑧<形>精心;专一。《张衡传》:“~思附会,十年乃成。”⑨<名>精神;精力。《秋声赋》:“有动于中,必摇其~。”⑩<形>瘦,不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却才~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ǎi①<动>摘取。《陌上桑》:“罗敷善蚕桑,~桑城南隅。”《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②<动>采取;选择。《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③<名>色彩,又写作“彩”。《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④<名>彩色丝织品。晃错《论贵粟疏》:“衣必文~,食必梁肉。”⑤<名>文章的词藻。《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色,夸声音。”⑥<名>神态。李白《白马篇》:“酒后竞风~,三怀弄宝刀。”⑦<名>术名。栎木,又叫作柞树。《五蠹》:“茅茨不翦,~椽不斫。”
cài<名>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以处其子孙。”(处:使……居住,安置。)
【采服】1.古九服之一。相传古代京畿以外地区按远近分为九等,叫九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为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2.彩色衣服。
【采纳】采取吸收;选用。
【采撷】采摘;采集。王维《相思》:“愿君多~,此物最相思。”
【采薪之忧】疾病的婉辞。《孟子·公孙丑下》:“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不能造朝。’”
【采摭】搜集拾取。
【采邑】卿大夫的封邑。《周礼·夏官·司勋》:“郑司农云:不以美田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ù①<动>谷物叶穗开花。聂夷中《田家》:“六月禾未~,官家已修仓。”②<形>秀丽;美好。《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者,琅琊也。”③<形>繁茂。《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④<动>高出;突出。《游黄山记》:“则天都、莲花二顶,俱~出天半。”⑤<形>优秀;杰出。《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秀才】⒈才华出众的人。⒉汉代科举科目之一,由各州推举。唐初曾设秀才为举士科目,不久废止。明清称通过考试或纳捐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⒊唐宋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通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ā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⑦<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一灯可燎阿房。”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当有应者。”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發”。
fà①<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尽上指冠。”②<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爽。”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