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án①<动>把东西捏聚成团。《考工记·鲍人》:“卷而~之。”
【引】结聚;集中。《商君书·农战》:“国力~者强,国好言谈者削。”②<形>圆。《九章·橘颂》:“曾枝剡棘,圆果~兮。”
zhuān<形>通“专”,专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心揖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à<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把小米里的沙子~一~。另见shā。
【沙岸】冲积平原与海面相接的部分。
【沙包】(1)象小山一样的大沙堆。(2)沙袋。
【沙暴】俗称‘风沙’。风挟带大量尘沙、干土而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的现象。
【沙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四片轮生,花冠钟形,萼片狭长,紫色。根可以入药,是祛痰剂。
【沙场】广阔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沙尘】飞扬着的细沙土。
【沙虫】见〖星虫〗。
【沙船】在海上或长江下游运货或捕鱼的一种大型平底木帆船。
【沙袋】装着沙子的袋子,打仗时堆积起来,用于掩护,也用于防洪、防火等。
【沙丁鱼】鱼,身体长纺锤形,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有光泽,鳞大,容易脱落。常成群在深海上层游泳,吃浮游生物,肉味美,通常用来制罐头 。[沙丁,英sardine]
【沙俄】指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也叫帝俄。
【沙发】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坐具,两边有扶手。[英sofa]
【沙肝儿】〈方〉牛、羊、猪的脾脏作为食品时叫沙肝儿。
【沙锅】用陶土和沙烧成的锅,不易与酸或碱起化学变化,大多用来做菜或熬药。
【沙锅浅儿】沙浅儿。
【沙果】(~儿)见〖花红〗。
【沙獾】见〖猪獾〗。
【沙荒】由大风或洪水带来的大量沙土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沙皇】俄国和保加利亚过去皇帝的称号。[沙,俄цapъ]。
【沙鸡】鸟,形状略象鸽,嘴小,脚短,只有三趾。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条纹,头部灰褐色微黄、胸部灰黑色。生活在草原地带。肉可以吃。
【沙金】自然界中混合在沙里的细粒金子。
【沙梨】落叶乔木,叶子卵状长圆形,花白色,果实球形,赤褐色或青白色,种子黑褐色。
【沙砾】沙和碎石块。
【沙柳】落叶灌木。幼枝黄色,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枝条丛生不怕沙压,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是沙荒和固定沙丘的造林树种。
【沙龙】十七世纪末叶和十八世纪法国巴黎的文人和艺术家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集会,谈论文艺,后来因而把有闲阶级的文人雅士清谈的场所叫做沙龙。[法salon,客厅]
【沙门】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梵sramana]
【沙门氏菌】杆菌的一属,种类很多,无芽孢,包括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纪念美国病理学家沙门而定名。
【沙弥】指初出家的年轻的和尚。
【沙漠】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缺乏流水,气候干燥,植物稀少的地区。
【沙漠气候】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白昼日射极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60℃,夜间气温下降很快,空气很干,雨雪极少。
【沙盘】用沙土做成的地形模型,一般用木盘盛着。
【沙碛】<书>沙漠。
【沙浅儿】比较浅的沙锅。也叫沙锅浅儿。
【沙丘】沙漠、河岸、海滨等地由风吹而堆成的沙堆。
【沙瓤】(~儿)某些种西瓜熟透时瓤变松散而呈细粒状,叫沙瓤儿。
【沙沙】象声词,形容踩着沙子、飞沙击物或风吹草木等的声音:走在河滩上,脚下~地响|风吹动着枯黄的树叶,~作响。
【沙滩】水中或水边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
【沙田】沙土田(特指由沙滩开成的田)。
【沙土】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的土壤。泛指含沙很多的土。
【沙文主义】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把自己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因拿破仑手下的军人沙文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用暴力向外扩张法国的势力,所以把这种思想叫做沙文主义。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沙眼】眼的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结膜上形成灰白色颗粒,逐渐形成瘢痕,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溃疡。
【沙枣】(1)落叶乔木,树枝初生时银白色,叶子长圆状披针形,花白色,有香味,果实椭圆形。生长在沙地,耐旱耐寒,是沙荒造林的重要植物,果实可以吃。(2)这种植物的果实。
【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
【沙柱】沙漠中被旋风卷起成柱子形状的沙子。
【沙子】(1)细小的石粒。(2)象沙的东西:铁~。
【沙嘴】由于流水速度降低,所挟带的泥沙很快沉淀而形成的跟陆地相连的沙滩。最容易在低海岸或河流中下游支流注入的地方形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uò①<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②<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构木为巢以避群害。”③<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响。”《狱中杂记》:“此疫~也。”④<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焉。”⑤<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气,再鼓而衰。”⑥<动>干;做。《出师表》:“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⑦<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⑧<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浑天仪。”⑨<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赋,是所望于群公。”⑩<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⑾<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入手。”⑿<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索索。”
【作计】⒈主意。⒉打主意。
【作色】生气;变脸色。
【作手】能手。
【作死】自寻死路。
【作用】⒈努力。⒉作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àn(1)煮熟的谷类食品(多指大米干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早~|中~|晚~。
【饭菜】(1)饭和菜。(2)下饭的菜(区别于‘酒菜’)。
【饭店】(1)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北京~。(2)<方>饭馆。
【饭馆】(~儿)出售饭菜供人食用的店铺。也叫饭馆子。
【饭盒】(~儿)用来装饭菜的盒子,大多用铝制成。
【饭局】旧时指宴会、聚餐。
【饭量】一个人一顿饭能吃的食物的量。
【饭铺】(~儿)规模较小的饭馆。
【饭时】<方>指吃早饭、午饭或晚饭的时候。
【饭食】<轻>(~儿)饭和菜(多就质量说)。
【饭厅】专供吃饭用的比较宽敞的房子。
【饭桶】装饭的桶,比喻无用的人。
【饭碗】(1)盛钣的碗。(2)(~儿)旧时比喻职业:找~。
【饭庄】规模较大的饭馆。也叫饭庄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