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鱼白】1鱼的精液。
【鱼白】2鱼肚白:东方一线~,黎明已经到来。
【鱼鳔】鱼腹内白色的囊状器官。鳔的胀缩可以调节身体的浮沉。鱼鳔可以制胶。
【鱼翅】鲨鱼的鳍经过加工之后,其软骨条叫做鱼翅,是珍贵的食品。也叫翅或翅子。
【鱼虫】(~儿)见〖水蚤〗。
【鱼唇】海味,用鲨鱼的唇加工而成。
【鱼肚】食品,用某些鱼类的鳔制成。
【鱼肚白】象鱼肚子的颜色,白里略带青,多指黎明时东方天的颜色:天边现出了~。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鱼粉】鱼类或鱼类加工后剩下的头、尾、内脏等经过蒸干、压榨、粉碎等工序而制成的产品,含在丰富的蛋白质,是良好的饲料。
【鱼肝油】从鲨鱼、鳕鱼等的肝脏中提炼出来的脂肪,是稀薄的油状液体,黄色或深黄色,有腥味,主要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D。常用于夜盲症、佝偻病等。
【鱼狗】鸟类的一属,嘴长而尖,有的种类头部有冠状的羽毛。常栖息在小溪附近的树上,捕食水中的鱼、虾等。
【鱼鼓道情】【渔鼓道情】见〖道情〗。
【鱼贯】象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走):~而行|~入场。
【鱼花】鱼苗。
【鱼胶】(1)用鱼鳔或用鱼鳞、鱼骨熬成的半透明的固体,熔化后黏性强,用作黏合剂。也可以制照相的胶片。(2)<方>鱼的鳔,特指黄鱼的鳔。
【鱼具】【渔具】捕鱼或钓鱼的器具。
【鱼口】中医指由软性下疳等病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炎,化脓后局部形成溃疡,疮口象鱼的嘴,所以叫鱼口。
【鱼雷】一种能在水中自行推进、自行控制方向和深度的炸弹,略呈圆筒形,内装烈性炸药。由舰艇发射或飞机投掷,用来破坏敌方的舰艇或海港的建筑物。
【鱼雷快艇】见〖鱼雷艇〗。
【鱼雷艇】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艇,能迅速而灵活地逼近敌舰,发射鱼雷。也叫鱼雷快艇。
【鱼鳞】鱼身上的鳞片,可以制鱼胶。
【鱼鳞坑】为蓄水或种树而在山坡上挖的坑,交错排列象鱼鳞。
【鱼龙】古爬行动物,生存在中生代,外形象鱼,四肢呈鳍状。生活在水中。
【鱼苗】由鱼子孵化出来供养殖用的小鱼。
【鱼漂】(~儿)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
【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指宰割的器具,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来比喻用暴力欺凌。
【鱼石脂】药名,有机化合物,是用沥青干馏后加硫酸和氨制成的黏稠液体,红棕色或棕黑色,有防腐作用。医药上常用于局部消炎。
【鱼水情】形容极其亲密的情谊,就像鱼和水不能分离一样。一般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间的关系:军民~。
【鱼藤】藤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红色,荚果坚硬,扁平。根可制杀虫药。
【鱼网】【渔网】捕鱼用的网。
【鱼鲜】鱼虾等水产食物。
【鱼腥草】见〖蕺菜〗(jícái)。
【鱼汛】【渔汛】某些鱼类由于产卵、越冬等原因在一定时期内成群地出现在一定海域,这个时期叫做鱼汛。是捕鱼的时期。也作渔汛。
【鱼秧子】比鱼苗稍大的小鱼。
【鱼鹰】(1)鹗的通称。(2)鸬鹚的通称。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óu①<动>在水上漂浮。《与朱元思书》:“~鱼细石,直视无碍。”②<动>游玩。《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③<动>出游;游历。《两小儿辩日》:“孔子东~。”④<动>交往。《鸿门宴》:“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
【又】特指请教学问。《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⑤<动>游说。《冯谖客孟尝君》:“西~于梁。”
【辨】游,遊。凡有关水中活动,一般只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以通用。
【游食】吃闲饭。
【游子】离家外出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ǔ①<名>一种锅。曹植《七步诗》:“萁在~下燃。”②<量>古代的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ōng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中肠】内心。
【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
【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