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较大。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吃谷物、蔬菜、鱼虾等。
【鹅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子带紫色,有香气,花紫色或绿色。也作鹅冠草。
【鹅黄】淡黄,象小鹅绒毛的颜色。
【鹅口疮】病,患者多为幼儿,病原体是鹅口疮菌,症状是口腔黏膜发红并形成白膜。
【鹅卵石】卵石的一种,直径40—150毫米左右,是一种天然的建筑材料。
【鹅毛】比喻象鹅毛一样轻微的东西:千里送~,礼轻情意重。
【鹅绒】鹅的绒毛,细软,能保温,可以絮被褥等。
【鹅掌风】中医指手癣。
【鹅掌楸】落叶乔木,茎高17—20米,叶子大,形状象鹅掌,花黄绿色,果穗长纺锤形。很稀少,是世界上珍贵的树种之一。产于我国江西、湖北等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íng①<动>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②<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③<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④<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⑤<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⑥<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⑦<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⑧<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⑨<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
háng①<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②<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③<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④<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
【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
【行将】即将。
【行李】⒈使者。⒉行装。
【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
【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
【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ā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有家鸭、野鸭两种。肉可以吃,毛可以用来絮被子、填充枕头。通常指家鸭。
【鸭蛋青】极淡的青色。
【鸭蛋圆】<方>(~儿)椭圆。
【鸭儿广梨】(1)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圆形,皮较粗糙,土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带酸,多汁。(2)这种植物的果实。
【鸭儿梨】(1)梨的一个品种,果实卵圆形,皮薄而光滑,淡黄色,有棕色斑点,味甜,脆而多汁。(2)这种植物的果实。
【鸭黄】<方>孵出不久的小鸭,身上有淡黄色的(rǒng)毛。
【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向西南流,在辽宁丹东附近注入黄海,长795公里,是中、朝两国界河。水利资源丰富。
【鸭绒】加工过的鸭绒(rǒng)毛,有很强的保温能力:~被。
【鸭舌帽】帽顶的前部和月牙形帽檐扣在一起的帽子。
【鸭子】<口>鸭。
【鸭子儿】<口>鸭蛋。
【鸭嘴笔】制图时画墨线的用具,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钢相向合成,略呈鸭嘴状。
【鸭嘴龙】古爬行动物,生活于中生代,是中等大小的恐龙,嘴宽扁似鸭,前肢很短,行动依靠粗大的后肢。生活在水边。
【鸭嘴兽】哺乳动物,身体肥而扁,尾巴短而阔,嘴象鸭嘴,毛细密,深褐色,卵生。雌兽无乳头,乳汁由腹部的几个乳腺流出。穴居河边,善游泳,吃昆虫和贝类。产在澳洲。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bù①<动>行走;步行。《触龙说赵太后》:“乃自强~,日三四里。”②<名>两脚各迈一次。《劝学》:“故不积跬~,无以至千里。”③<名>脚步。《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精妙世无双。”
【又】<名使动>让……走上。《涉江》:“~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④<量>长度单位。历代表示长度不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