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è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鹤膝风】中医指结核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肿大,象仙鹤的膝部。
【鹤嘴镐】挖掘土石用的工具,镐头两头尖,或一头尖一头扁平,中间装着木把。通称洋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ǔ①<动>停留,止息。《孙子·军事》:“是故卷甲而遁,日夜不~。”②<动>住,居住。《岳阳楼记》:“~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动>闲居,隐居。《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室者。”④<动>相处。《<指南录>后序》:“与贵酋~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⑤<动>处置,处理。《孔雀东南飞》:“~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赤壁之战》:“愿将军量力而~之。”
chù①<名>处所,地方。《垓下之战》:“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过秦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妇】居家之妇。
【处妾】宫中的童女。
【处士】1.有德才而隐居不愿作官的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2.未做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3.星名,即少微。《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
【处治】处方治病。
【处子】1.处女。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鹤交颈,雎鸠相和。~怀春,精魂回移。”2.处士。《后汉书·逸民传序》:“自后帝德稍衰,邪嬖当朝,~耿介,羞与卿相等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ī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鸡公车】<方>独轮手推车。
【鸡冠】鸡冠子。
【鸡冠菜】白菜的一个品种,叶片边缘呈波浪形,多皱折,形状似鸡冠。也叫黑白菜。
【鸡冠花】(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穗状花序,形状象鸡冠,通常红色,供观赏。花和种子可以入药,治痢疾、痔漏等。(2)这种植物的花。
【鸡冠石】见〖雄黄〗。
【鸡冠子】鸡头上高起的肉冠。
【鸡黄】<方>孵出不久的小鸡,身上有淡黄色的(rǒng)毛。
【鸡霍乱】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鸡霍乱杆菌,症状是体温增高,排稀粪,有时带血,鸡冠青紫色,不吃食。
【鸡奸】指男人与男人之间发生性行为。
【鸡肋】<书>鸡的肋骨,吃着没味,扔了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武帝纪》注)。
【鸡毛掸子】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子或竹竿的一端制成。有的地区叫鸡毛帚。
【鸡毛店】旧时最简陋的小客店。没有被褥,垫鸡毛取暧。
【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事。
【鸡毛信】过去须要火速传递的紧急公文、信件,就插上鸡毛,叫鸡毛信。
【鸡毛帚】<方>鸡毛掸子。
【鸡内金】鸡肫的内皮,黄色,多皱纹,中医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呕吐等。
【鸡皮疙瘩】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样子和去掉毛的鸡皮相似。
【鸡虱】昆虫、身体小而扁平,浅黄色或深褐色,没有翅膀,口器发达,多寄生在鸡的羽毛中,吃羽毛,繁殖力强。鸡长了鸡虱,体重减轻,产卵减少。
【鸡头】见‘芡’。
【鸡头米】芡实。
【鸡尾酒】用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多在饮用时临时调制。
【鸡尾酒会】酒会的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或由酒搀入鲜果汁配制而成的饮料叫鸡尾酒,以这种酒招待宾客的酒会叫鸡尾酒会。在这种酒会上客人一般都站着饮食而且能随意走动,便于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
【鸡瘟】鸡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特指鸡新城疫。
【鸡心】(1)上圆下尖近似心脏的形状。(2)一种鸡心形的首饰。
【鸡新城疫】鸡瘟的一种,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是鸡冠变成紫红色或紫黑色,口鼻流黏水,排黄绿色的稀粪,腿麻痹不能起立,多数死亡。
【鸡胸】因佝偻病形成的胸骨突出象鸡的胸脯的症状。
【鸡血藤】藤本植物,叶子卵圆形,圆锥花序,花暗紫色,果实是荚果。茎可入药,纤维可造纸。
【鸡眼】皮肤病,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样子象鸡的眼睛,局部有压缩。
【鸡杂】(~儿)鸡的肫、肝、心等做食物时叫鸡杂。
【鸡爪疯】中医称手指、脚趾痉挛、不能伸展的病。
【鸡子】<方>鸡。
【鸡子儿】<口>鸡蛋。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qún①<名>兽群;聚集在一起的鸟兽。诸葛亮《弹廖化表》:“羊之乱~,犹能为害。”②<名>群;聚集在一起的人。《礼记·檀弓上》:“吾离~而索居,亦已久矣。”③<动>聚集成群。《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④<形>成群的。《与陈伯之书》:“杂花生树,~莺乱飞。”⑤<形>诸;众。《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公。”
【群生】⒈一切生物。⒉众儒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