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①<动>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牲畜的血涂在新制的器物上。《韩非子·说林下》:“缚之,杀以~鼓。”
【引】<动>涂抹。贾谊《治安策》:“豫让~面吞炭。”②<名>缝隙;间隙;破绽。《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逆臣乘~。”③<名>罪过;灾祸。《后汉书·李固传》:“固之过~。”④<名>征兆。《国语·鲁语上》:“恶有~,虽贵,罚也。”⑤<形>冲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于勇。”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ǐ①<动>起立;站起。《鸿门宴》:“坐须臾,沛公~如厕。”②<动>起身;起床。《报刘一丈书》:“闻鸡鸣,则~盥栉。”③<动>徒起;隆起。《促织》:“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④<动>起事;发动。《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而亡秦族矣。”⑤<动>发生;兴起。《谭嗣同》:“若变~,足下以一军敌探彼二军。”⑥<动>动身;出发。《公输》:“子墨子闻之,~于鲁。”⑦<动>开始;起头。《祭妹文》:“不记语从何~。”⑧<动>起用;任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一经。”⑨<动>出身。《汉书·萧何曹参传》:“萧何、曹参皆~刀笔吏。”
【起复】起用衩革职或因故离职的官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āo①<名>一种蒿类植物。《诗经·采葛》:“彼采~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②<形>冷清;凄凉。《岳阳楼记》:“满目~然。”③<名>姓。
【萧墙】宫内当门的小墙,代称内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áng(1)砖、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一堵~|土~|城~。(2)器物上象墙或起隔断作用的部分。
【墙报】壁报。
【墙壁】墙①。
【墙根】(~儿)墙的下段跟地面接近的部分。
【墙角】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指角本身,也指它里外附近的地方)。
【墙脚】(1)墙根。(2)比喻基础。
【墙裙】加在室内墙壁下半部起装饰和保护作用的表面层,上端一般跟窗台相平或稍高,用水泥、瓷砖、木板等材料做成。也叫护壁。
【墙头】(1)(~儿)墙的上部或项端。(2)矮而短的围墙。
【墙头诗】见〖街头诗〗。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